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进一步明晰巴音河流域枸杞种植区土壤水分特征,更大程度化提升干旱区枸杞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缓解巴音河流域主要枸杞产区水资源供给不足等问题。本研究以巴音河流域德令哈枸杞种植区枸杞地为研究对象,以无覆盖平作枸杞地为对照,在水肥一体化滴灌基础上,通过起垄、覆膜、调整不同沟垄比等栽培措施研究土壤理化性质及肥力变化特征、土壤水分变化特征、土壤蒸发量、作物生长量、作物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状况,并采用TOPSIS法系统评价了不同栽培措施下土壤水分特征状况,明确了该地区枸杞种植的最优栽培措施和最佳沟垄比,为该区域枸杞种植业选择适宜的栽培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得出以下主要结果:(1)研究区土壤为典型沙质土壤。不同栽培措施之间表现为沟垄覆膜措施土壤砂粒含量最小。养分方面除钾素含量正常外,有机质、氮素等均较为缺乏。养分变异系数表现为p H最小,除速效磷外,速效养分的变异系数均大于对应全量养分的变异系数。土壤肥力综合评价结果排序为:沟垄覆膜>平作覆膜>沟垄不覆膜>平作不覆膜。(2)试验区降水量少且主要以无效降雨(<5mm的降雨)为主。不同栽培措施下土壤含水率由高到低依次是:沟垄覆膜(GLBb)>平地覆膜(PM)>沟垄露地(LL)>平作不覆膜(CK)。起垄措施和覆膜措施相比于CK土壤含水率分别提高了4.61%和21.31%。沟垄覆膜不同沟垄比下土壤含水率由高到低依次是GLBc(18cm:32cm)>GLB b(24cm:32cm)>GLBd(12cm:32cm)>GLBa(30cm:32cm)。随着沟宽的不断减少,土壤含水率先增大后减小,最大值在沟宽为18cm处。试验区土壤蒸发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发生在7、8月份。土壤蒸发强度随生育期的推移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蒸发强度在开花坐果期最高,秋果采收期最小。蒸发量受不同栽培措施影响排序为:LL>CK>P M>GLBb,沟垄覆膜措施对土壤蒸发的抑制作用最明显,其中主要发挥作用的是覆膜措施。蒸发量受不同沟垄比影响排序为:GLBa>GLBb>GLBc>GLBd。(3)枸杞在开花坐果期株高、冠幅和地径均生长最快,夏果采收期至秋果采收期之间生长最慢。不同栽培措施中沟垄覆膜处理枸杞生长发育状况最优,在株高、冠幅和地径三项指标中都是最佳措施。不同沟垄比之间表现为GLBc最优。采用变异系数法计算7种不同措施的生长综合质量指数,其值由高到低依次为:GLBc>GLBb>GLBd>GLBa>PM>LL>CK。沟垄覆膜措施增产节水效果最优,相比于CK耗水量降低了5.01%,产量提高了51.25%,水分利用效率增长了58.94%。沟垄覆膜不同沟垄比试验中,拟合一元二次回归方程对沟宽和枸杞产量进行分析,得出最优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为GLBc处理。(4)应用TOPSIS法对不同处理的水分特征进行系统评价。结果表明:GLBc>GLBd>GLBb>GLBa>PM>LL>CK。沟垄覆膜c(沟垄比18:32)措施评价结果最优,平地不覆膜(CK)评价结果最差。因此该地区应继续在滴灌基础上,采用沟垄覆膜栽培方式,并设置沟垄比为18cm:32cm,该栽培方式保水和水分利用效果最好,又可促进枸杞生长,是适合巴音河流域枸杞种植业的栽培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