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月经后期是在妇科疾病中相对常见、多发,因其病因病机较为复杂多变,使之久治难愈,印度尼西亚妇女月经后期的发病率较高,多寻求印尼草药治疗、西医治疗,疗效欠佳。本研究通过阅读大量关于月经后期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探索现代针灸联合中药治疗月经后期的优势,中药特点和用穴处方研究及证治特色,总结出针灸联合中药治疗月经后期的的临床应用提供循证医学的依据。方法:采用科克兰(Cochrane)系统综述的研究方法,对纳入的进行资料提取分析、方法学质量评价、结果讨论和结论报告。利用计算机为工具,对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 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 Med)、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Pub Med、Embase各个数据库检索数据,时间是从1999年1月至2019年6月。全面搜索针灸联合中药治疗月经后期的相关随机对照试验。纳入研究的临床观察中观察组为针灸联合中药组,对照组为单纯中药。根据所规定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择文献并提取数据,并使用“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质量评估。Stata 15.0软件进行评估和分析,再不断分析与撰写论文。结果:1、共检出针灸联合中药治疗月经后期的文献830篇,438篇为期刊文章,392篇为硕士博士论文。通过阅读题目和摘要排出610篇,初步纳入220篇进一步阅读全文,最终得到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共16篇。按Cochrane 5.1.0篇倚风险评估进行质量评价均为低质量文献。2、最终纳入16篇文献均为中文文献、12篇文献来自学位论文、其中4篇来自期刊杂志,共计1090例月经后期研究对象纳入分析,其中中药联合针灸治疗组546例,中药对照组544例。3、最终纳入16篇文献,都有详细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对于随机分组的运用方法,2篇采用了随机数字表法,14篇文献均提到“随机”字样,未描述具体随机分配及隐匿方法,无法判断随机化方法是否正确;所有文献均未说明盲法,对退出与失访病例的记录与分析。4、最终纳入16篇文献,治疗时间为3个月经周期,提到随访时间的文献有5篇。5、16篇文献的研究实验组其中有:8篇文献采用中药加针刺;4篇文献采用中药加耳穴压疗法;2篇文献中药加灸法;1篇文献采用中药配合穴位敷贴;1篇文献采用中药配合穴位埋线。16篇文献研究的对照组均采用中药治疗。6、Meta分析结果提示治疗后,针药组优于中药组:(1)调经疗效总有效率[RR(95%CI)=1.17(1.11-1.25),Z=5.19,P=0.000<0.05]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RR(95%CI)=2.12-3.39,P=0.672>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中医证候积分[RR(95%CI=-8.57~-3.57,P=0.00<0.05]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针药组治疗在改善月经周期[RR(95%=-0.94~-0.46,P=0.00<0.05]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中医药治疗明显改善黄体生成素(LH)[WMD(95%C)=-1.00(-1.26~-0.73),Z=7.44,P=0.000<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针药组LH显著低于中药组;中医药组治疗明显改善睾酮(T)[WMD(95%CI)=-0.25(-0.40~-0.11),Z=3.41,P=0.001<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提示针药组T显著低于中药组;卵泡雌激素(FSH)[WMD(95%)=-0.22(-0.55~0.11),Z=1.29,P=0.198>0.05,无显著差异;雌二醇(E2)[WMD(95%)=3.06(-6.81~12.94),P>0.05,提示针药组E2与中药组无显著差异;催乳素(PRL)[WMD(95%)=-0.38(-1.73~0.96),Z=0.56,P=0.578>0.05,提示针药组PRL与中药组无明显差异。(6)对纳入的16篇文献进行质料提取,中医证型分为4个证型,16篇文献,所涉及证型分别为肾虚证兼肝郁,寒凝血瘀证,痰湿证,虚寒证。纳入文献所涉的证型以肾虚证为主;16篇文献的处方中,最常选用的药物为补肾药。治疗月经后期多选用补肾、疏肝解郁、补血活血的中药,并可配伍健脾燥湿、利水渗湿的中药。7、纳入文献的16篇研究使用穴位共分为4种治法,使用频次最高为:(1)耳穴:脾、内分泌、肾、肾上腺、内生殖器、卵巢、子宫、肝、饥点等耳穴、心、盆腔、腹穴。(2)针刺穴:太冲、中极、气海、太溪、肾俞、子宫、三阴交、中脘、肝俞、归来穴、血海、八髎穴、足三里、脾俞、交信穴、关元、十七椎穴、天枢、下脘、阴陵泉、丰隆。(3)穴位敷贴:神阙、关元、腰阳关、命门。(4)穴位埋线:气海、三阴交、归来、血海。8、涉及中药60味,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有当归、茯苓、白芍、甘草、白术、熟地黄、柴胡、香附等8味,根据药物功效可分为补血药、利水渗湿药、健脾燥湿、疏肝解郁、调经止痛;药味辛甘苦,药性平微温,归肝肾脾三经,常用中药配伍有4个,通过综合分析研究得出核心中药配伍有个,分别为:熟地黄、当归、白芍→茯苓→白术→柴胡、香附。结论:近20年的临床研究文献META分析表明:针灸配合中药治疗月经后期,在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月经周期等方面,调经疗效优于单纯中药组。在改善激素水平方面,针灸联合中药未显示有显著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