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采用前瞻性的临床研究,观察火针四花穴对乳腺癌化疗患者生存质量及抗癌药物毒性毒性反应(外周血WBC、胃肠道反应)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对乳腺癌化疗患者治疗前后生存质量的评价,观察火针四花穴对乳腺癌化疗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同时观察火针四花穴对乳腺癌化疗患者治疗后外周血WBC数值及分度的影响及对胃肠道反应(呕吐、恶心、食欲)的影响,为火针四花穴治疗乳腺癌化疗患者提供临床依据。方法:一般需行葸环类化疗的乳腺癌患者,符合标准的60例,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两组,设立Ⅰ组为治疗组,在接受常规应用预防化疗毒副反应的西药基础上,进行火针四花穴处理,Ⅱ组为对照组,只接受化疗和常规应用预防化疗毒副反应的西药,每组30例。从化疗前一天开始火针四花穴,火针每天1次,3天为一疗程。化疗方案:以采用葸环类治疗为主(EC、CEF、AC方案)。火针四花穴:患者坐位,取双侧膈俞、胆俞穴,用安尔碘消毒后再涂上万花油,点燃酒精灯,右手持火针,针下3分烧至通红,速速点刺穴位,深度约0.1mm,每穴点7下,点完后用棉球按该穴位,再涂上万花油。从化疗前1天开始火针治疗,每天1次,3天为1疗程,治疗一疗程。化疗前1天及服用化疗药第21天进行Karnofasky体力状况评分、生存质量表评分、外周血WBC采用WHO抗癌药物毒性反应分级。另外,于服用化疗药第1、2、7天采用欧洲临床肿瘤会议推荐的标准评价,对化疗后的胃肠反应(呕吐、恶心、食欲)进行评分。结果:Karnofasky体力状况评分比较:治疗组化疗前评分81.83±6.50,化疗后评分76.67±5.47;对照组治疗前评分81.17±6.39,化疗后评分73.33±6.61。两组治疗前评分P=0.666,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组内自身前后比较P=0.00,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故可认为两组治疗后Karnofasky体力状况评分均有所下降。 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P=0.01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对Karnofasky体力状况评分减少较对照组少。生存质量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评分比较P=0.428,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组内自身前后比较,P=0.00,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故可认为两组治疗后生存质量评分均有所下降。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P=0.00,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化疗后治疗组生存质量下降程度较对照组低。抗癌药物毒性反应比较—外周血WBC数比较:治疗前两组外周血WBC数比较P=0.97,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组内自身前后比较,P=0.00,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外周血WBC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治疗后两组比较P=0.02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WBC数的下降情况较对照组低。两组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P=0.01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化疗后治疗组外周血WBC数下降程度较对照组低。治疗后两组外周血WBC分度比较P=0.04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WBC分度的的下降情况较对照组低。胃肠道反应比较(急性—服用化疗药后24小时之内发生):两组化疗后第一天呕吐比较P=0.598,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化疗后第一天恶心比较P=0.577,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化疗后第一天食欲比较P=0.04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病人的第一天食欲情况较对照组好。胃肠道反应比较(延迟性):两组化疗后第二天呕吐比较P=0.037,P<O.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第二天呕吐情况较对照组轻。两组化疗后第二天恶心比较P=0.04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化疗后第七天恶心比较P=0.0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第二天及第七天恶心情况较对照组轻。两组化疗后第二天、第七天食欲比较分别为P=0.028及P=0.02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化疗后第二天、第七天治疗组病人的食欲情况较对照组好。结论:接受蒽环类化疗的乳腺癌患者于治疗时配合火针四花穴治疗,一定程度上可减轻化疗引起的Karnofasky体力状况的下降、生存质量的下降、外周血WBC数的下降情况。同时对于化疗后食欲、延迟性呕吐、恶心都有改善作用,能减轻胃肠道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