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者来源凋亡胸腺细胞输注延长皮肤移植物存活及其机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dhlp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以异基因小鼠皮肤移植为模型,探讨供者来源凋亡胸腺细胞输注诱导同种异体移植物免疫耐受的效应、细胞学基础与分子机制,为设计防治移植排斥反应的新策略提供线索。方法:用地塞米松诱导供者小鼠(Balb/c,H-2d)胸腺细胞凋亡:采用DNA Ladde凝胶电泳法以及Annexin V / PI细胞染色后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BALB/c小鼠胸腺细胞以PKH67染色,诱导凋亡后,经尾静脉过继输注MHC型别完全不匹配的受者小鼠(C57BL/6, H-2b),12个小时后,取其脾细胞以抗CD11c-PE抗体标记树突状细胞,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树突状细胞吞噬凋亡的胸腺细胞;细胞过继7天后,将BALB/c小鼠皮肤移植给C57BL/6小鼠,观察移植物存活时间;皮肤移植后7天,取移植皮片,组织学检测移植物组织中炎性细胞浸润;混合淋巴细胞反应评价供者脾细胞刺激受者小鼠T细胞增殖的作用;RT-PCR检测受者小鼠脾脏细胞TGF-β、IL-10、Foxp3的mRNA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受者小鼠脾脏树突状细胞亚类。结果:一、诱导供者胸腺细胞凋亡并过继输注,及受者DC吞噬凋亡胸腺细胞的作用1.DNA Ladder试验和Annexin V / PI染色检测证实,地塞米松可显著增强小鼠胸腺细胞凋亡:经地塞米松诱导细胞凋亡率达58.7%,未经诱导的胸腺细胞作为对照,在体外培养相同时间凋亡率为32.4%。2.BALB/c小鼠胸腺细胞以PKH67预先染色,诱导凋亡后经尾静脉输注至C57BL/6小鼠体内,12个小时后,取其脾细胞以抗CD11c-PE抗体标记DC,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见PKH67+CD11c+,提示凋亡胸腺细胞被DC吞噬。二、供者凋亡胸腺细胞过继输注延长异基因小鼠皮肤移植物存活时间及其机制以BALB/c小鼠为供者,C57BL/6小鼠为受者,进行背部皮肤移植。移植术前实验组通过尾静脉输注2.5×10~7供者凋亡胸腺细胞,并以PBS、地塞米松和第三方小鼠(C3H小鼠)作为对照。1.移植物存活时间供者凋亡细胞过继输注,能明显延长皮肤移植物存活时间:凋亡细胞处理组平均存活时间为17.750±3.956天,PBS组为10.250±1.389天,地塞米松组为15.625±1.685天,C3H组为10.500±1.927天。(n=8,p﹤0.01)2.移植皮片组织学检查移植术后7天,取移植皮片制石蜡切片,常规HE染色,观察移植物组织中炎性细胞浸润。与PBS对照组和C3H组相比,凋亡胸腺细胞组移植组织中单个核细胞浸润明显减少,未出现毛细血管淤血、间质出血、动脉炎和静脉炎等现象;地塞米松组移植组织中单个核细胞浸润也比PBS对照组和C3H组略为减少。3.受者淋巴细胞增殖功能移植术后7天,取供者脾细胞再次刺激受者脾脏T细胞,检测后者对供者同种抗原的再次应答能力。结果显示:凋亡胸腺细胞组受者脾脏T细胞对供者脾细胞的增殖反应显著低于PBS对照组和C3H组。4.受者脾脏细胞因子mRNA表达移植术后7天,取供者脾细胞和淋巴结,提取总RNA,借助RT-PCR检测TGF-β、IL-10、Foxp3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显示:凋亡胸腺细胞组脾脏TGF-β、IL-10、Foxp3的mRNA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显著性;地塞米松组脾脏IL-10、Foxp3的mRNA表达水平增高。(p﹤0.05)5.受者脾脏中DC亚类检测移植术后7天,取供者脾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DC亚类。结果显示:凋亡胸腺细胞组CD11c+B220+DC比例显著增高;凋亡胸腺细胞组和地塞米松组CD11c+CD45RB+DC比例均增高。结论:供者来源凋亡胸腺细胞过继输注,可促进受者体内产生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DC和调节性T细胞,促进IL-10、TGF-β表达;导致受者同种反应性T细胞增殖活性下降,移植物组织中单个核细胞浸润减少,并显著延长异基因小鼠皮肤移植物存活时间。该作用具有供者抗原特异性。本研究成果提示,供者凋亡胸腺细胞过继输注可抑制同种移植物排斥反应,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   建立PCR-RDB技术快速检测泌尿生殖道致病性支原体;用临床常用支原体检测方法结合其他分子生物学技术评价PCR-RDB技术;将PCR-RDB技术用于临床检测中,探讨不同人群
目的Th1与Th2应答与转换对HBV感染的进程和转归,特别是对小儿乙型肝炎慢性化可能有重要影响。IFN-γ和IL-4已被认为是Th1/Th2代表性的细胞因子。本研究旨在以细胞外和细胞内
[目的]   研究鼻咽癌放化疗后复发与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之间可能的相关性;探讨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在鼻咽癌放化疗后复发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初步揭示PBK/AKT信号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