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观察针刺结合梅花针叩刺治疗颈性眩晕(肝阳上亢型)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颈性眩晕(肝阳上亢型)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临床选取60例颈性眩晕(肝阳上亢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常规针刺结合梅花针叩刺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常规针刺治疗,7天为1疗程,每疗程间隔1天,治疗3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对患者基底动脉(BA)及双侧椎动脉(VA)血管的收缩峰期血流速度(V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血管搏动指数(PI)进行检测,根据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进行评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疗效判定,统计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1.治疗组的30例患者中,痊愈20例,显效6例,有效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的30例患者中,痊愈15例,显效7例,有效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67%。在痊愈率和总有效率两方面,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2.在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方面,双侧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变化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针刺结合梅花针叩刺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血流速度。3.在改善颈性眩晕症状方面,针刺结合梅花针叩刺的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针刺结合梅花针叩刺能够明显改善颈性眩晕症状。结论:1.针刺结合梅花针叩刺治疗颈性眩晕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缓解或消除眩晕症状。2.通过治疗组和对照组对比,针刺结合梅花针叩刺治疗颈性眩晕优于常规针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