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苏联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时至今日已有80多年的历史了。在这个历史进程中,社会主义制度曾显示出它的优越性,使当时生产力较为落后的国家迅速摆脱经济极端落后的状况,并在许多领域赶上甚至超过了世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从整体上看曾经一度较快地缩小了与西方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差距。但社会主义极盛之时,也正是传统社会主义步入深刻危机的开始。盛极一时的辉煌,使共产党国家领导人坚信社会主义可以真正跨越“卡夫丁峡谷”,不需要学习和享用资本主义的先进成果,更无法把握二战后世界形势的变化,在封闭半封闭的状态下从事社会主义建设。这种状况束缚了人们的视野,使人们无法从根本上看到传统体制的缺陷。结果,20世纪50年代传统社会主义模式就已暴露出严重的弊端,但枝枝节节的变革没有真正克服其弊端,到80年代末最终酿成了苏联、东欧国家的剧变,使社会主义运动在一个较大范围内遭到挫折,在思想理论界和一些国家中对在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发生了怀疑和动摇。 当历史的风云一页页翻过,一个我们曾认为早己解决的问题又摆在了面前:“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在这一关键点上,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总结世界和我国革命与建设的经验教训,以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勇气,解放思想,大胆实践,转变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探索社会主义改革的方向,逐步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中国已经走过了27年的光辉历程,初步完成了由传统社会主义模式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跨越,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文明。在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03年突破1000美元、正在向人均3000美元新目标迈进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从战略高度和长远发展角度进行科学谋划,适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的目标。新目标的提出,既是对中国55年社会主义道路曲折探索历程的清醒的总结,又是在新的起点上对社会主义理想目标进行不懈追求的显著标志,连同“三个代表”重要理论、科学发展观思想、党的执政规律理论等,标志着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新认识,鲜明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显示了社会主义朝气蓬勃的生命力。本文旨在吸取学术界理论和反思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历史的基础上,进一步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