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受到干扰的生态系统中,演替进行随着植被的入驻而进行。因此,植被恢复对矿业废弃地恢复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首先对赣南稀土开采对土壤造成的破坏进行了调查,之后对赣南地区安远县的一处稀土采矿废弃地进行了植被恢复。通过定期观察植被生长掌握废弃地植被恢复的生态过程,了解各种植物对稀土矿废弃地的适应性,选择适合稀土矿废弃地生长的植被物种;选用客土方式发挥土壤种子库的作用,筛选适合稀土矿废弃地生长的本地物种;通过种植混合物种及单一物种两种模式,进行植物配置效果的研究通过测定土壤特性了解各模式理化性质的改善情况;了解在时间尺度上恢复区土壤的改善情况。其主要结果如下:(1)原浸采矿方式和堆浸采矿方式都对土壤理化性质产生了影响,使土壤结构改变,养分流失。堆浸方式使土壤TN、TC、TP、含水量均显著下降;原浸方式使土壤TC、TP、含水量显著下降。此外,两种采矿方式对土壤TP、PH的坡位差异性也产生了影响。(2)经过一年半的恢复时间,植被恢复区内植物生长良好、物种数增多、优势种逐渐明显、伴生种分布均匀。植被总体盖度和多样性指数得到很好改善:植被总体盖度达到90%,A-E模式的盖度均在78%以上;示范地的Shannon-wienner多样性指数达到了正常水平(1.5-3.5)、Simpson多样性指数降低、Pielou均匀度指数趋于稳定。此外,湿地松、五节芒、苦竹等能够较好适应稀土矿的严酷生存环境,本地物种盐肤木、白背叶、糠稷、积雪草等也能够较好的适应稀土矿的环境。(3)植被恢复区内各模式的土壤理化性质得到了显著改善,各模式的容重、砂砾比重、铵态氮、硝态氮均比裸露地低;各模式的含水量、TN、TC、TP、有效P、TK、速效K均比裸露地高。总体而言,土壤的物理性质得到显著改善,按照土壤肥力质量评价参数分级标准进行分析,均为一级到二级标准;而化学性质仍然偏低,均为四级到五级标准。表明植被恢复区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恢复土壤养分。(4)植被恢复效果最好的模式是湿地松+苦竹+五节芒。此外,混合种植模式比单一种植乔木模式相比能够更好恢复生态系统:其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ner 多样性指数及 Pielou 均匀度指数均显著高于单 一模式,Simpson多样性指数显著低于单一模式;其表层含水量、深层PH显著高于单一模式,表层砂砾比重、深层砂砾比重显著低于单一模式;其铵态氮、硝态氮含量显著低于单一模式,TP、TK、有效P、速效K含量显著高于单一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