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探讨中药通脉口服液对慢性肾炎气虚血瘀征候患者肾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为通脉口服液临床疗效客观化评价及作用机制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1.随机选择63例中医辨证分型属于气虚血瘀征候的慢性肾炎患者,按简单随机法分为服用通脉口服液组33例,对照组(未服用通脉口服液组)30例。 2.对入选的通脉口服液组及对照组进行彩色多普勒及脉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肾动脉的形态学特征,并测定肾动脉起始动脉、门动脉、段动脉及叶间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参数PSV、RI等。 3.对入选的通脉口服液组的患者,在原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服通脉口服液,每次10ml,每天3次,四周为一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对照组按原治疗方案治疗。 4.对已服用3个疗程后的通脉口服液组及未服用通脉口服液的对照组,再次进行彩色多普勒及脉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肾动脉的形态学特征,并测定肾动脉起始动脉、门动脉、段动脉及叶间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参数PSV、RI等。 5.观察通脉口服液组及对照组患者的肾动脉彩色多普勒及脉冲多普勒超声图像,分析通脉口服液对气虚血瘀型的慢性肾炎患者彩色多普勒肾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结果: 1.两组患者在治疗后,服用通脉口服液组治疗后总积分与治疗前及未服用通脉口服液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在气虚血瘀症状中,服用通脉口服液组在面浮肢肿,面色萎黄、易感冒、腰酸背痛、舌淡苔白,边有齿痕、脉细数、肌肤甲错或肢体麻木及腰痛固定或呈刺痛症状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而面浮肢肿,面色萎黄、易感冒及肌肤甲错或肢体麻木症状的改善明显优于未服用通脉口服液组(P<0.05)。 2.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左肾在肾各级动脉血流速度(V)中,服用通脉口服液组在肾起始动脉、肾门动脉及肾叶间动脉血流速度(V)较治疗前均有升高(P<0.05)。而肾起始动脉、肾门动脉血流速度(V)升高明显优于未服用通脉口服液组(P<0.05)。 3.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左肾在肾各级动脉阻力指数(RI)中,服用通脉口服液组在肾起始动脉、肾门动脉、肾段动脉阻力指数(RI)较治疗前均有减低(P<0.05)。而肾门动脉、肾段动脉阻力指数(RI)降低明显优于未服用通脉口服液组(P<0.05)。 4.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右肾在肾各级动脉血流速度(V)中,服用通脉口服液组在肾起始动脉、肾段动脉及肾叶间动脉血流速度(V)较治疗前均有升高(P<0.05)。而肾起始动脉、肾段动脉血流速度(V)升高明显优于未服用通脉口服液组(P<0.05)。 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右肾在肾各级动脉阻力指数(RI)中,服用通脉口服液组在肾起始动脉、肾门动脉、肾段动脉阻力指数(RI)较治疗前均有减低(P<0.05)。而肾起始动脉、肾门动脉阻力指数(RI)降低明显优于未服用通脉口服液组(P<0.05)。 结论: 通脉口服液治疗后能明显改善气虚血瘀型慢性肾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使肾动脉血流速度(V)不同程度升高、肾动脉阻力指数(RI)不同程度降低,提示通脉口服液能够补气活血、改善肾血流动力学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