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观20世纪以来的学校音乐教育,其主要形成的审美音乐教育以及体系音乐学,均以西方传统哲学主客二分的认识论为哲学基础。现代学校音乐教育的这种模式,作为历史与社会的必然产物,在当时的社会文化与教育背景下,推动了我国20世纪音乐教育体系化、规范化的发展,但与此同时,它也带来了音乐教育的诸多现实问题与危机,如技术理性盛行、音乐文化观的匮乏、音乐生活世界的失落、多元色彩的缺席及对话的缺失等。随着人类社会向后工业时代迈进以及社会文化思想的转型,西方现代认识论哲学也日益受到反思与批判。在后现代思潮的冲击下,有关后现代主义哲学的思考与讨论已然崛起,而罗蒂的后哲学文化作为后现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则成为二十世纪末最重要的一股哲学思潮。罗蒂的后哲学文化,站在元哲学的高度对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基础进行了激烈的批判,并以解构传统的认识论作为重心之重,其构建的新哲学和新文化旨在以教化哲学的反二元论与人文理念,消解传统“镜式”哲学之本质主义、基础主义和中心主义的现代思维习性,强调哲学与诸文化部门之间相互的平等关系,从而放弃使哲学科学化的倾向以及想让哲学成为文化之王的虚妄企图,并以新实用主义的学术精神,提倡关注实践效用与日常生活,启发创造性对话,希冀以一种多元、乐观、宽容的后哲学文化观的姿态,迎接后现代主义时代的到来。音乐教育发展与哲学思潮息息相关,面对愈加凸显的现代性危机,面对西方传统认识论哲学所暴露的弊端,以及建立在认识论哲学基础上的音乐教育的现代困境,本文认为,符合时代性的后哲学文化观理论是超越音乐教育认识论哲学的一个理论选择;而且从后哲学文化视角来研究音乐教育,也顺应了当今文化哲学、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发展趋势。后哲学文化观在解构西方传统文化与现代哲学思维的同时,实际上也对现代音乐教育的认识论哲学基础,构成了一种直指根基的批评与解构。在后哲学文化的时代语境中,我们迫切以一种崭新的姿态与思维理念,构建学校音乐教育的后哲学文化。后哲学文化理论内涵丰富,笔者围绕其中的四个关键概念,即教化哲学、新实用主义哲学、对话哲学、“小写”哲学,在其重要的立论根据基础上,在其多角度的诠释与启示中,思考并建构后哲学文化音乐教育的理论框架与发展模式:教化哲学以解释学的立场与非认识论的反常话语,启示学校音乐教育摈弃主客二分、以体系为核心、缺乏文化关照的传统教学方法与模式,转向以音乐人类学作为音乐教育的教化哲学基础,并将反本质主义、反基础主义、非理性主义的理念,作为构建音乐教育后哲学文化的重要思维与立场;对话哲学,启发我们反思现代音乐教育过多注重音乐技能、专业知识培养的问题,强调音乐教育过程中各维度、各层面上践行对话理念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小写”式哲学,则启示现代学校音乐教育由以单一文化为主、缺失平等多样性的“大写”式音乐教育,转向以多元主体平等对话、文化多样性共存为价值导向的“小写”式音乐教育的发展道路,从而在对话与“小写”的视野中,描绘并勾勒音乐教育后哲学文化未来发展的目标图景;而后哲学文化音乐教育的实践趋向则以新实用主义哲学观所蕴含的实践哲理为参照与基础,这一实践哲理批评了现代音乐教育对科学真理的一味追求,和以审美范式为核心的音乐教育理念,启示着我们走出绝对真理观樊篱,走向生活世界,走向音乐教育的实践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