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国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但同时,伴随着经济增长,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经济类各专业领域研究的热门问题,各领域的专家学者,特别是经济学领域的专家和学者从自己的角度对我国收入差距的成因、特征、未来趋势等基本问题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研究。按照收入差距的分类,城乡、行业、部门等,导致收入差距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本文选取了城乡收入差距,从农村劳动力流动的角度,尝试阐述山西省城乡收入差距产生的原因,同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最后,从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角度,提出了关于促进山西省农村劳动力流动进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对策。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对关于农村劳动力流动和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的相关理论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对其中的主要观点进行了说明,同时对理论的意义进行了一定的分析。这其中的基础理论“刘—拉—费理论”也是本文研究时所依据的基本理论,因为按照山西省现在的现实情况来看,与该理论所描述的情况基本接近,因此将“刘—拉—费理论”作为本文分析所依据的基础。第二部分,共分为四个小部分:首先,对山西省城乡收入及差距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分析,在收入方面分别分析了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幅度和增长速度。在所研究的年份中(2000年-2011年)山西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无论在总增长幅度还是在年均增长速度方面都快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农民纯收入的增长情况却不乐观,无论在总增长幅度还是再年均增长速度方面都慢于全国平均水品,并且进一步分析了产生这种收入变化状况的原因。因而,山西省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是在不断扩大的。其次,对山西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存量情况进行了估计。利用了农村现有耕种面积和相关的劳动标准等数据,核算出需要投入的劳动量,再找出农村总的劳动力所能提供的劳动量的总量,二者的差值就成为了剩余劳动量,在通过劳动标准进行换算,就能够得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这个数量是后面分析山西省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的重要基础,后面的数据与它对比就可以推断出山西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的规模是否足够,从而判定山西省是处于理论上的“第一阶段”还是“第二阶段”,阶段的判别是提出相关政策建议的基础。再次,研究山西省农村劳动力的流动的数量。在这部分中,分别从户籍变化和职业变化两个角度来分析得出了两组数据,这两组数据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情况。最后,对山西省城乡收入差距和劳动力流动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根据相关理论,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第一阶段,会出现农村劳动力的流动规模与城乡收入差距两者同时增大的现象;在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第二阶段,这时农村劳动力流动的规模继续增加,但由于受到劳动力存量以及农业部门生产的限制,增长速度放缓,同时,城乡收入差距开始逐渐减小,直至消失。根据山西省现有的情况来看,城乡收入差距变大无疑是确定的趋势,但是关于农村劳动力流动的规模是怎样的呢?这就需要对上面得出的两组数据进行分析,分辨出究竟哪组数据更能说明情况。户籍数据远远小于职业数据,这两组数据都与估计的山西省农村剩余劳动力数据相比较,户籍数据远小于农村剩余劳动力数据,而职业数据却大于剩余规模。接下来,本文从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个角度明确了,户籍数据更能反映真实情况,说明山西省现在处于理论中的第一阶段,农村劳动力流动的规模还是不够大,收入差距还会继续变大。第三部分,从促进山西省农村劳动力流动从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方面提出了一些对策,例如:户籍改革、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建立城乡统一劳动市场、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加速山西省农村劳动力的流动,从而使理论中的“第二阶段”快速到来,能减少山西省城乡收入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