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共法律服务标准化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YY7896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作为政府重新定位自我职责、重建政府与农民关系的重要场域,是国家重构农村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的现实政治表达。标准化作为政府推动农村公共法律服务均等化的一项大型社会工程,它既彰显了政府最低责任限度的政治韵味,同时也是作为农村基层治理体系重构的现实体现。通过农村公共法律服务标准体系的构建,界定明晰的政府职责及农民平等的公民权利,有利于实现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从权利到治理的话语转向。基于对我国农村社会治理结构转型的的现实考量,本文提出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作为政府为实现农村社会长治久安而实施的,以正义和秩序为基础,以保障公民基本法律权益为核心的一系列国家治理行为和制度安排的过程。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代表了政府在农村法律服务供给上的责任,它是公共法律服务机构在农村基层社会所提供的、与农民最基本的法律需求相契合的、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一项基本公共服务,在内容上,它主要包括法律援助、人民调解与人民仲裁、普法宣传、公证服务、司法鉴定、社区矫正与安置帮教等几个方面。标准化作为现代国家治理的一种机制与范式,标准秩序的建构是标准化运行的内在逻辑。农村公共法律服务标准化作为政府推动农村治理现代化的现实表征,通过界定治理空间的范围与性质、规范治理主体的要求与义务、推动治理结构的优化等维度,有效推动了农村公共法律服务治理结构的再生产。治理视角的农村公共法律服务标准化,通过秩序、效率与公平作为标准化等维度,实现了政治秩序的建构、公共服务效率的提高及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等多重价值。在现有的农村公共法律服务标准化的地方实践中,罗田县通过推行“法务前沿工程”,有效探索了农村治理标准化的现实路径。通过“法务前沿工程”这一平台,罗田县开创了农村社会标准化治理的有效模式,实现了农村治理体系的重构,推动了社会的公平正义。但由于罗田县“法务前沿工程”片面强调标准化的国家话语,而相对忽视了社会话语,在实际运作中缺乏持久的动力,农村公共法律服务标准化的空间再生产机制面临结构失衡的挑战。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作为国家与社会相互交融的场域,要求将政府的视角与社会的视角相结合,通过政府与社会的话语互嵌来推动农村公共法律服务标准体系的建构。在遵循公平正义、公民需求、系统性及权责一致等原则的基础上,通过分别制定政府维度、服务机构的维度及消费者维度的多中心的农村公共法律服务标准,进而建构系统的农村公共法律服务标准化体系。为加快农村公共法律服务标准化建设,需要从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制定统一的农村公共法律服务的最低标准、制定规范合理的财力保障标准、建立健全社会力量参与机制、建立科学可行的标准监督机制及加快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信息化发展等层面加以推进。
其他文献
<正> 三、循序渐进认知教材电学是一门理论较深的应用科学,许多概念和结论须用高等数学分析推导,而技校没开高等数学课,这就给学生在认知教材方面带来一定的困难,这是与&#39;
在教学活动中,课堂提问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课堂提问得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文章从四个方面阐述了数学教学中如何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外来文化,必须经过中国本土化和民族化的过程,才能在中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在中国广泛传播并被
针对纺织品的特殊要求,应用新型的印刷技术到生产上,其中包括织物数字喷墨印刷工艺、织物转移印刷工艺、织物静电印刷工艺以及织物微胶囊墨印刷工艺等,随着学科的交叉应用,印
1 风湿病患者伴发肿瘤的几率风湿病与肿瘤疾病的关系早已被观察到,较多见的伴肿瘤发生的风湿病是皮肌炎和多肌炎(DM/PM).国内作者对1553例住院的风湿病患者伴发恶性肿瘤情况
龙虎山道教文化研讨会观点综述贺绍恩由江西省社会科学院、龙虎山迫教协会等联合发起召开的“中国龙虎山道教文化研讨会”于一九九四年十月二十八──—三十一日在道教圣地龙
东北三省经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大力发展,具有较强的产业基础,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东北三省的产业升级问题制约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明显。在2003年,我国出台了关于振兴东
1背景近期,笔者在区内开设了一节展示课,备课时对这节课的定位是一节九年级小综合性质的探究课,课题为“用函数观点看方程”。本节课的立意是用问题驱动学生探究函数与方程的
PPT是通过发展旅游来使贫困人口获得更多发展机会和利益的一种特殊的旅游扶贫形式。PPT战略的目标人口是有一定旅游资源开发潜力的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PPT不同于一般的旅游
在我国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大城市人口流动、产业集聚、公共资源配置与房地产业协调发展是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在对城市集聚与房地产业协调发展理论进行分析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