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知命:先秦命论的演变与君子人格的确立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命”是中国思想史中一个极其重要且本源的概念,“命”字至迟我们在西周的金文中已能看见,若按傅斯年先生“命”“令”同训的观点,则在甲骨文中就已频繁出现。我们也看到在早期的自然宗教社会中,“命”的表达总是与“天”“帝”的观念结合在一起,成为中国人早期宇宙论的重要来源及基础。到了西周社会,随着人们价值理性的觉醒,中国人对天命观念的认知和表达愈发清晰,但“天命”作为一种巨大的支配性力量仍然牢牢的占据着人们的世界观,并以其强大的意志和法则支配者人事的运行,这集中体现在政治领域,“君权天授”即是显著的表达。而“君子”这一概念在春秋之前主要是对掌握统治权力的以天子为代表的有位贵族之通称,“位”是其显性特色、应有之义,这与我们后世理解的道德君子概念有着重大的区别,而道德义在“君子”内涵中的完善与确立从文献的角度来看则要归功于孔子的《论语》,也正是在《论语》中,孔子为我们展开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论语·尧曰》),这也是本文思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既然“君子”知“命”是孔子认为的君子之为君子的必然命题,那么这种必然性是孔子的创设还是传统的延续与转化?从“君子”与“命”的初始内涵及发展演进来看显然是后者,因为从“君子”初始内涵的第一层意思天子来讲,天子的权力来源正是帝命、天命,这一点我们从可见的殷周两代记载中可以清晰的看出。如记载商氏族起源的神话“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诗经·商颂·玄鸟》),如“天乃大命文王,殪戎殷,诞受厥命越厥邦民”(《尚书·康诰》)“受天永命”(《尚书·召诰》)等。可见殷周时期,天子的权力受命于天,天子承接天命以驭万民是社会的基本共识,从这个意义上讲,天命是天子权力的合法性根源。因此,天子知命就是承接天命的应有之义、必然选择,而对天命的不知就是对自身权位的不守,知命方能保命存命。殷商鼎革之际,周人在殷商天命交替的历史脉络中对旧有的天命信仰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总结,提出“以德配天”“敬德保民”方是真正的“知命”,由此将天、民、命三者统摄于“天子知命”这一政治表达中,构建了天子敬德保民知命的内在通路,彰显了“君子知命”这一必然命题的德性价值。而在西周的政治语境中,我们看到周初以周公为代表的政治家以封建宗法制构建了一套上下有序、尊卑有等的贵族等级制度,天子承接天命为天下之大宗,并以王命册封诸侯及官员。由此,就君子的第二层内涵来讲,以诸侯卿大夫为代表的有位“君子”承接王命就是他们知命的应有之义、必然选择,对王命的知就是对自身爵位的守,在这个意义上,“位”与“命”呈现出一致的状态,知命就是知位。而周之制度的最大特征则在于创制了一套成熟完备的礼乐制度作为社会运行的基本规范,“礼者,君之大柄也,所以别嫌明微、傧鬼神、考制度、别仁义,所以治政安君也”(《礼记·礼运》),在这种制度下,对于有位之贵族君子而言,“命”的具体实际内涵与以王命为代表的礼乐典章制度亦具有内在的一致性,知命就是守礼。降至春秋,随着社会人文理性思潮的崛起,人们的天命观念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社会对“命”的关注逐渐由天转向了人,而“君子”一词的内涵也逐渐丰富,君子有位不再是君子的唯一特征。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在前人的思想基础上,对“君子”一词的内涵进行了有意识的诠释转换,德性成为了君子的首要特征,有德无位亦可称之为君子,“君子”的概念内涵冲破了西周时期“位”的狭义局限,得到了新的转化。由此,“君子知命”的内涵也展开了新的面向。我们看到,以儒家为代表的诸子百家纷纷对“命”的内涵进行讨论,“德”与“命”、“义”与“命”、“时”与“命”、“逢”与“命”、“性”与“命”、“力”与“命”的讨论层出不穷,“命”的内涵被大大的拓展。而这其中,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高扬起人性的大旗,在与“天”和“命”的不断抗争中义无反顾的肩负起“行道”的职责使命,并将其落实到“君子”身上,成为其独特的价值内涵,树立了后世君子形象的人格典范。
其他文献
磷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之一。虽然土壤中磷的全量并不低,但极大部分磷是被固定的,可供植物吸收利用的无机磷的有效性很低。当无机磷肥施入土壤中时,其有效性很快因土壤中的固定作用或微生物的活动而降低,且用于生产磷肥的天然磷矿为不可再生资源,供应是有限的。植物适应低磷胁迫的常见策略之一是重塑根系构型,主要是抑制主根的伸长,这被认为可以促进对富含磷资源的表层土中的磷的获取。然而参与低磷信号转导调
仔猪在断奶过程中肠道发生了显著的氧化应激,这是导致肠屏障损伤的重要原因,如何缓解断奶仔猪氧化应激已成为学术界和产业界共同关注的焦点。能量对肠上皮细胞更新和正常功能的发挥至关重要,而能量产生过程中伴随着线粒体的氧化呼吸链活性氧(ROS)的产生。线粒体作为细胞能量工厂,不仅是活性氧产生的主要场所,而且也是活性氧攻击的重要靶点。为了使细胞免受氧化损伤,细胞形成了 一种精细的自我保护机制,即在功能损伤的线
非热等离子体(nonthermal plasma,NTP)技术是一项新兴的食品加工技术,可应用于不同的食品体系中。该技术具有低温的特点,可加工热敏食品,并能够改善食品特性。非热等离子体具有显著的杀菌效果,同时能很好地保留食品的物化特性、感官和营养品质。非热等离子体中的活性粒子是其有效杀灭食品中腐败菌和致病菌的主要因素。由于上述非热等离子体的优点,且目前应用非热等离子体处理热敏食品(如油莎豆)的研究
家庭是人类社会最基本、最普遍和最原始的组织形式,几乎影响了人类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本文从社会经济理论出发,结合中国传统社会和大家庭的历史特征,考察传统大家庭制度下家庭公共物品问题以及家庭成员的搭便车行为。首先,本文通过历史分析深入考察传统大家庭结构和家庭成员之间利益冲突的前因和后果。由于感情等原因产生的平均分配的理想和由于年龄、经验等引起的差别待遇会导致兄弟之间存在潜在的经济利益和感情上的冲突,当
4-羟基-2,5-二甲基-3(2H)-呋喃酮(HDMF)是经由碳水化合物途径生成的典型芳香产物,赋予果实以焦糖芳香,是草莓果实的特征芳香组分。在草莓果实中,催化呋喃酮合成的关键酶——醌氧化还原酶(FaQR)已获得鉴别,然而在呋喃酮的生物合成研究中,合成途径FaQR或其他关键基因的转录调控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对草莓AP2/ERF家族进行筛选获得一个正向调控呋喃酮合成的ERF转录因子;同时以FaQR启
在配子受精后,表观遗传上不同的亲本基因组向全能性方向重编程,随后启动合子基因组激活(ZGA)事件。在小鼠中,ZGA在2-细胞(2C)时期达到峰值,其特征是激活例如Zscan4簇等2-细胞特异性基因和内源性逆转录病毒MERVL的转录。ZGA事件后,细胞的分化潜能逐渐受到限制,全能性的分子特征曾被认为是合子和最早期卵裂胚胎所独有的。小鼠胚胎干细胞(ESC)来源于囊胚时期的内细胞团,因其具有能够发育成所
甘泉学派是中晚明与阳明心学分庭抗礼的存在。两家虽然学术宗旨相异,但并非泾渭分明。不论是在阳明后学还是在甘泉后学中,一直有主张融通的声音。本文即以甘泉后学中“调和派”代表人物蔡汝楠为核心,具体分析其理学思想,以及他在两家相争相辩的氛围下,为调和王、湛思想所作的尝试与努力。由此,以期对蔡汝楠的理学思想有较为准确的把握。以往学界对甘泉初代弟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吕怀、何迁、洪垣、唐枢为代表的甘泉学派“四
学位
生物传感器的开发历史可追溯至上世纪六十年代科学家首次提出葡萄糖酶电极概念并研制开发了第一代酶生物传感器。在往后的五十余年间,生物传感器研究领域百花齐放,开发了基于不同生物识别元件、信号转换方式和检测技术的各类生物传感器。而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微纳技术特别是新兴纳米技术的蓬勃发展为生物传感器相关研究开启了新纪元。磁性纳米材料作为一类新型的纳米材料,具有小尺寸、大比表面积和超顺磁性等特点,同时具有良好的
本论文尝试从写本文献的角度,对武周时期这一特殊时段的文学面貌,进行专题与个案相结合的研究。具体来说,主要通过对武周文学的重要写本进行文献层面和文学层面的双重挖掘,结合传世文献和石刻文献,以诗歌、序文、小说三种文体为核心,着重关照刘希夷、崔融、李峤、王勃、张鷟、珠英学士等武周时期的著名作家及文学群体,对文本流传、文体演进、文学传播与影响以及特殊文学现象等问题展开探讨,以求尽可能全面、有体系地呈现武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