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方传教士怀揣“化中国”的神圣使命,远涉重洋来到华夏大地。为早日实现“中华归主”的宏伟目标,传教士们希冀通过创办教会大学以培养更优质的中国传教领袖及工作人员。肩负传教使命的教会大学在发展中受到来自中国社会及民众的排斥与抗拒。尤其是20世纪以来,中国民众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主义情绪与日俱增,收回教育主权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北洋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相继对教会大学做出注册立案要求。为求得生存与发展,意欲“化中国”的教会大学逐步回归到大学的应有之义:教学、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踏上中国化道路。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探析教会大学中国化,挖掘其不断适应中国国情、满足中国社会发展需求的具体举措,可为我国当代大学处理国际化与民族化关系问题提供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在华十余所教会大学中,燕京大学对待中国化的态度较为积极,且将中国化的各项举措落实得更为深入,其中国化进程具有典型代表性。因此,本文以燕京大学为个案,透过其中国化的演进历程来审视整体教会大学中国化,力图找出教会大学中国化的当代启迪。文章绪论部分介绍了选题缘由、研究现状、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思路与方法等,并对教会大学和教会大学中国化两个核心概念作出相关界定。第一章从外部推力和内部动力两个维度,分析教会大学中国化的六个背景因素,分别是:中国社会矛盾的转变、中国本土大学的冲击、民族主义情绪的日益高涨、巴顿考察团的建议、传教士内部的分歧及教会大学学生的呼吁。第二章在燕京大学史籍资料的基础上,将燕京大学中国化的演进历程划分为起始、发展、深入三个阶段,并找出每个阶段中国化的具体举措。第三章从燕京大学中国化在教会大学发展中的地位、主要贡献及局限性三个方面对燕京大学中国化这一历史事实作出评价。第四章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大学的发展现状,得出教会大学中国化的当代启迪,一是因时而变:适时调整办学行为;二是因地制宜:扎根社会发展土壤;三是变中不变:坚守大学精神;四是兼容并蓄:坚持开放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