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本课题论述巨刺法研究的两个部分。第一个部份是针对历代临床应用发展,运用文献研读方式,对巨刺法的历史应用理论进行探索。其次,为了对巨刺法有系统性及全面性的了解,运用计算机对巨刺法研究进行统计分析,并找出其临床运用的特性及运用规律,以提供后继研究者参考。 方法: 通过对相关巨刺法医藉的研读及总结,探讨巨刺法的历史沿革及现代运用情况;同时以国内关于运用巨刺法治病的临床研究文献为研究对象,将纳入的文献按纳入标准分类整理,设计资料提取表,对纳入文献中巨刺法治疗的病症和使用的取穴方式进行提取,将相关资料输入Excel电子表格保存,依据所治病症、选穴方式加以分类、归纳、整理,进行相关数据处理,通过建立图表方式分析,总结巨刺法的临床应用特点及其运用规律。 结果: 1.巨刺法的使用最早记录见于《黄帝内经》,自两汉至明清相关针灸医籍大多收录《灵枢·官针》的内容,鲜见进一步的阐释和医案记录。 2.本课题纳入关于巨刺法的文献共310篇,所涉及病症约27个。文献显示巨刺法广泛运用于骨伤科病症和内科病症的治疗。 3.现代医家对此进行更深入、系统研究的报道则是在90年代开始丰富起来。从古到今应用巨刺疗法治疗的疾病中出现概率最高的疾病分别为:中风偏瘫、肩周炎、面瘫、面肌痉挛、踝关节扭伤。 结论: 1.巨刺法源远流长,从可考的古籍来看起源于《内经》,传承于晋唐至明清之间,广泛应用于当代。千百年来,多为沿袭,少有阐发。 2.巨刺法在临床主要用于中风偏瘫、肩周炎、面瘫、面肌痉挛、踝关节扭伤的治疗。这些病症的共同特点为: (1)病机:邪气侵犯或慢性劳损致经脉阻滞、气血不通而引起的肢体疼痛与活动障碍; (2)病位:均在经脉上,而非络脉。 (3)临床表现:病在一侧而波及影响到另一侧,导致出现病症,并有脉象的改变;或邪气首先侵害一侧肢体,但该侧肢体无明显症状,其症状主要发生在其对侧肢体上的疼痛或功能障碍。 (4)病情病程:以慢性病症为主,病程反复缠绵,病情相对较重; 3.巨刺法取穴多以病变肢体对侧的阳经为主来进行治疗,其中阳明经为选取频次最高的经脉。重视经络相互交会的理论,加强整体的气血循环,去瘀生新,缓解疼痛,改善肢体功能,达到治疗目的,体现了“左病取右,右病取左”的治疗规律。达到机体的自身调整、完善、修复的目的。取穴多取躯干和四肢的经穴。针具可选用毫针或长(长而粗)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