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体育课程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优秀人才、提高文化人口全面素质的重要途径。通过体育课程教学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更能够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国家每五年进行一次国民体质健康调查,在最近的调查中发现,我国学生,尤其是大学生体质下滑现象十分严重,在速度、力量、耐‘力等指标上尤其令人担心。2002年,国家颁布、实施《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1](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指出:“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所以在高校开展好体育课程,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显得十分必要。田径作为基础的身体锻炼科目,在我国高校体育课程中,曾经一直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但随着时代的进步,许多新兴体育运动的兴起挤占了田径项目教学的份额,对田径项目的普及以及发展都造成了不利的影响。笔者选取北京地区20所高校作为研究样本,针对高校体育课程中田径项目的教学内容、师资、教师、学生双方对田径项目的认知、教学条件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根据调查结果得出的主要结论是:1.北京地区高校田径项目的教学情况并不乐观,其生存空间在北京高校体育课程中正逐步缩小,受到其他体育项目的挑战,其被重视程度正大幅下降,课时安排也被诸多挤占,整体环境恶化,几近被边缘化的境地。调查对象中有40%的高校没有开设田径课程,开设田径课程的高校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设置上比较单一枯燥,多以跑步为主,且缺少专门的田径教材,理论课被忽视,课时偏少,这些都是田径教学课程中的不足。2.田径专业人才在教师总数中所占比例并不高,“术业有专攻”,专业人才的缺少限制了田径教育的质量。另外教师本身对田径的认识也有所偏失,枯燥无味、很难坚持甚至不适合国人等等观念根深蒂固,束缚了教师的思想,并且大部分的教师缺乏热情,也没有更好的手段方法来吸引学生的兴趣,教学方式局限于套路,从而难以教授出高质量的课程。3.学生对田径课的认知印象都比较消极,对于田径项目所具备的还是基本认同的,但对于田径课的认知则停留在“枯燥无味非常累的一项运动”这样片面的认识上。即使是选修田径课程也只是出于拿学分等其他目的,而不是自觉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