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政府重点关注的民生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公共医疗服务是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服务研究中关于医疗服务可及性的研究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公共医疗设施是公共医疗服务的载体,其空间可及性是医疗服务可及性的一个研究角度,也是衡量公共医疗资源配置公平性的重要指标。我国于2015年正式推行分级诊疗制度,目的是合理配置医疗资源。该政策的重点在于鼓励群众到基层首诊,强化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的作用。该政策的出台不可避免地会对各个区域公共医疗服务空间可及性产生影响。 本研究以北京市为研究的案例区,以乡镇街道为基本分析单元,从医疗服务空间可及性的角度出发,利用两步移动搜寻法,计算了实行分级诊疗制度前各个乡镇街道到不同等级医院的空间可及性和公平性。基于分级诊疗制度的政策理念,设置了不同的转诊率,利用改进后的三阶段两步移动搜寻法,模拟出实行分级诊疗制度后各区域公共医疗服务设施空间可及性和公平性。进一步比较分析了实行分级诊疗制度前后各区域的公共医疗服务空间可及性与公平性的变化,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研究主要结论为: (1)分级诊疗制度前,各乡镇街道到不同等级医院空间可及性分布差异较大,到不同等级医院的空间可及性随着时间阈值变化呈现不同的趋势。一级医院空间可及性没有呈现出明显的分布规律,空间可及性随着阈值时间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二级医院空间可及性呈现从中心城区到郊区递减的分布规律,空间可及性随着阈值时间的增加而降低;三级医院空间可及性呈现从中心城区到郊区递减的趋势,空间可及性随着阈值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整体公共医疗服务空间可及性呈现从市中心到郊区递减的趋势。 (2)分级诊疗制度后,各乡镇街道到不同等级医院空间可及性分布差异较大,到不同等级医院的空间可及性和公平性随转诊率的变化呈现不同的趋势。在阈值时间30分钟内,一级医院空间可及性没有明显的规律分布;在阈值时间60分钟内,二级医院空间可及性呈现从市中心向六环递减的趋势,空间可及性随着转诊率的提高而提高,公平性随着转诊率的提高没有明显变化;在阈值时间90分钟内,三级医院空间可及性呈现从市中心向六环递减的趋势,空间可及性随着转诊率的提高而降低,公平性随着转诊率的提高没有明显变化;整体公共医疗服务空间可及性是由中心城区向郊区递减,空间可及性随着转诊率的提高先降低后上升,公平性随着转诊率的提高而上升。 (3)政策模拟结果显示分级诊疗制度提高了北京市整体公共医疗服务空间可及性,但于此同时降低了各个乡镇街道获取公共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分级诊疗制度下各区域之间公共医疗服务空间可及性的差距增加。 (4)基于可及性与公平性的研究结果,提出北京市公共医疗服务的政策建议:一是优化北京市不同等级医院的空间布局和医疗资源配置,二是加强北京市北部和西南郊区的道路建设以提高该地区的公共医疗服务空间可及性,三是实行分级诊疗制度后,从公共医疗服务公平性的目标出发,政府可以设置90%的转诊率作为各医院进行转诊的参考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