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下综合管廊作为一种集约化、科学化、可持续化的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在我国公共事务领域得到了广泛推广,推进政策层出不穷,落地项目增长迅速。但较西方国家而言,我国地下管廊整体水平全面落后,依旧停留在初级阶段,理论研究体系还不完善,无法满足城镇化需求。对于西方先进的研究经验,只可借鉴不能照搬,需立足于中国国情合理的发展地下管廊。因此,在政府财力不足的情况下,引入社会资本,运用PPP模式发展地下管廊建设,实现双赢的同时,也能显著提高公共设施服务质量。我国PPP模式下地下管廊项目的推广应用还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包括对PPP认识不统一、重融资轻运营、社会资本参与不积极、政府能力缺陷等。PPP模式下地下管廊项目合作方众多,不确定性较大,且管廊项目投资规模巨大,投资回收期长,建设运营周期长,合同内容复杂,项目谈判耗时长,往往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因无法兑现承诺而产生争议。目前,国内有关PPP模式下地下管廊风险研究的成果颇多,但从公私两个角度对各自敏感性风险进行分析的研究较少,本文研究具有一定理论意义。本文依据灰色关联度理论,从公共部门和社会资本方两个角度入手,通过文献分析法有效识别PPP模式下综合管廊风险清单,利用灰色关联模型对公共部门和社会资本方的关键性风险进行实证分析,力求从中提取出公私双方风险管理中的主要矛盾,进而制定合理的风险分担策略,为PPP模式下地下管廊公私双方投资决策提供参考。本文对PPP模式下综合管廊公私双方风险分担问题进行分析,共分为5章。第一章为绪论,提出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阐述了 PPP模式下地下管廊项目的相关政策,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归纳,提出本文创新点和不足之处。第二章介绍了 PPP模式、PPP项目风险的识别方法,对管廊项目公私双方风险指标进行识别,并对各种风险指标给予阐释分析。第三章阐释了灰色关联模型理论及其对PPP项目的适用性,提出传统灰色关联模型的局限性,并对灰色关联模型进行改进,对公私双方的调查问卷进行整理,问卷主要以微信推送、纸质问卷发出,总计发出1000份,回收654份有效问卷,从管廊项目各指标的发生概率、风险损失大小、相关责任人的管理经验、风险对公共部门的影响、风险对社会资本的影响等5个维度出发,运用灰色关联模型,识别出管廊项目的前5项关键性风险,在此基础上,分别得到公共部门和社会资本的前5项关键性风险。第四章在识别出管廊项目、社会资本、公共部门的5项关键风险基础上,着重对社会资本和公共部门的前5项关键性风险进行对比分析,对二者差异之处进行合理的解释,并提出相应建议。第五章对本文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并对未来研究方向加以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