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 围产期孕产妇血液的凝血、抗凝、纤溶状态是目前产科临床关注的焦点问题。妊娠期孕妇血液系统通常处于生理性高凝状态,为满足孕妇自身需要,保证分娩后胎盘剥离创面的迅速愈合,有效防止产后出血。但当某些病理情况存在时,高凝状态迅速转化为低凝状态,大量凝血因子消耗而诱发 DIC,造成产妇分娩时大出血甚至孕产妇死亡。反之,出现凝血和抗凝系统失调,诱发血栓形成,严重时阻碍胎盘血循环通畅,导致FGR或胎死宫内等不良妊娠结局。因此,对围产期孕妇进行凝血功能检查非常必要。凝血四项是目前临床上采用的反映凝血因子活性水平的检查,血浆中内外源性凝血系统任一凝血因子的缺乏都可导致凝血活酶时间(APTT/PT)延长,所以凝血四项只能表示内外凝血途径总变化趋势,但不能反映不同时期不同凝血因子的活性变化情况。 目前国内暂无针对中国人群围产期中不同孕期及分娩期胎盘剥离前后不同凝血因子活性纵向研究报道。由于生理妊娠是一个特殊的时期,期间孕妇体内各系统发生一系列适应性的变化,凝血系统变化尤为明显。不同孕期不同凝血因子活性动态变化是否存在差异?分娩期正常孕妇胎盘剥离前后不同凝血因子活性存在怎样变化?因此,我们设计本课题,探讨围产期不同凝血因子活性变化情况,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目的: 了解健康孕妇不同孕期不同凝血因子活性的变化,研究生理性阴道分娩胎盘剥离前后不同凝血因子活性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为妊娠期血栓性疾病及妊娠相关凝血功能障碍等诊断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方法: 1不同孕周凝血因子活性水平变化研究 1.1研究对象及分组:2012年9-11月在本院健康产检孕妇60例分为正常早孕组20例、正常中孕组20例、正常晚孕组20例。另选取20例健康非孕妇女做空白对照组。 1.2样本采集:肘静脉采血2ml,加入真空采血管(内含0.109mol/L构椽酸钠溶液0.2ml),立即上下颠倒(10次)混匀,采血后30min内进行离心,吸取上层血浆并放置-80℃保存备用。 1.3实验方法:运用一期凝固法(散射光比浊法加百分比终点法),采用日本Sysmex CA-1500全自动凝血分析检测凝血因子FⅡ、FⅤ、FⅦ、FⅧ、FⅨ、FⅩ、FⅪ、FⅫ的活性,运用仪器配套的正常质控血浆(凝血质控血浆N)和患者质控血浆(凝血质控血浆P)进行质控,并制定FⅡ:C、FⅤ:C、FⅦ:C、FⅧ:C、FⅨ:C、FⅩ:C、FⅪ:C、FⅫ:C的标准曲线。 1.4采用SPSSl8.0统计学处理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用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不符合正态分布用中位数表示。另行,方差齐性检验、K-W相关分析、多组间方差分析,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有统计学差异者再行多重比较检验。 2分娩期凝血因子活性水平变化及影响因素的序贯研究 2.1研究对象及分组:2012年6-9月在本院产科足月顺产健康妇女20例,将其分为分娩前、胎盘剥离时刻、胎盘剥离2小时、胎盘剥离24小时。 2.2样本采集同上。 2.3实验方法同上。 2.4采用SPSSl8.0统计学处理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用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不符合正态分布用中位数表示。另行,方差齐性检验、K-W相关分析、多组间方差分析,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有统计学差异者再行多重比较检验。利用积矩相关系数,描述分娩情况与凝血因子的相关性,|ρ|越接近1,相关性越好。 结果: 1不同孕期凝血因子活性水平变化的分析与研究结果 早孕与中孕比较结果:FⅡ、FⅦ、FⅨ、FⅩ、FⅫ在中孕期因子活性较早孕期均明显升高,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 早孕与晚孕比较结果:FⅡ、FⅨ在晚孕期凝血因子活性较早孕期活性呈上升趋势(P<0.05),其余因子均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 中孕较晚孕比较结果:FⅤ、FⅦ、FⅧ、FⅫ在晚孕期凝血因子活性较中孕期呈上升趋势,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早孕与非孕比较结果:FⅦ、FⅨ活性呈下降趋势,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2分娩期凝血因子活性水平变化及影响因子的分析与研究结果 分娩前组与胎盘完全剥离时刻比较:FⅪ在胎盘完全剥离时刻组凝血因子活性较前者活性呈上升趋势,FⅦ活性呈下降趋势,有统计学差异(P<0.05)。FⅧ、FⅨ、FⅫ活性明显升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 分娩前组与胎盘剥离后2h比较结果: FⅪ活性在胎盘剥离后2h较前者呈上升趋势,有统计学差异(P<0.05)。 分娩前组与胎盘完全剥离后24h比较结果:FⅦ、FⅪ在胎盘完全剥离后24h组凝血因子活性较前者呈上升趋势,有统计学差异(P<0.05)。 胎盘完全剥离时刻与胎盘剥离后2h比较结果:FⅦ活性较胎盘剥离时刻呈上升趋势,FⅪ、FⅫ活性呈下降趋势,有统计学差异(P<0.05)。 胎盘完全剥离时刻与胎盘完全剥离后24h比较结果:FⅡ、FⅪ、FⅫ在胎盘完全剥离后24h组凝血因子活性较胎盘完全剥离时刻组呈下降趋势,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FⅡ、FⅫ明显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1)。FⅦ活性较胎盘剥离时刻组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 Person corrlection积矩相关系数显示,|ρ|不接近1,不能确定分娩情况与凝血因子的相关性。 结论: 1早孕期FⅦ、FⅨ活性较非孕期下降。 2 FⅡ、FⅤ、FⅦ、FⅧ、FⅩ、FⅫ活性在妊娠中晚期升高。外源性凝血途径中FⅦ活性升高最显著;内源性凝血途径中FⅫ活性升高变化最明显;共同途径FⅩ活性妊娠期呈持续上升。不同凝血因子活性升高,符合妊娠期孕妇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3 FⅦ活性随孕周进行性升高,孕晚期最高,在胎盘完全剥离时刻较分娩前呈下降趋势,2小时后明显升高,持续到24小时,提示 FⅦ活性水平升高对分娩期迅速止血至关重要。 4 FⅧ、FⅨ、FⅪ、FⅫ活性在胎盘完全剥离时刻较分娩前升高,提示FⅧ、FⅨ、FⅪ、FⅫ活性与产时止血具有相关性。 5 FⅧ活性在胎盘完全剥离后2小时较分娩前上升;FⅦ、FⅪ活性在胎盘完全剥离后24小时较分娩前持续上升,提示产褥期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6不能确定8种凝血因子活性与分娩情况(年龄、第一产程、总产程、胎盘大小、胎盘重量、新生儿体重)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