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的东北部,与黄土高原交汇,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土地总面积72.12万km~2。该区生态环境的显著特点是干旱少雨、气候寒冷、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生态脆弱、自然灾害频繁。其中海拔1650m~3000m、年降雨量200mm~400mm的浅山是本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是青海省荒山造林、退耕还林(草)和治理水土流失的重点地区。该地区造林树种单一,可供选择的适宜树种及其综合配套技术比较缺乏。青藏高原独特的自然条件孕育了许多抗逆性强、经济价值高的野生树种,这些树种更能适合青海东部的立地和气候条件,因此,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筛选适宜的树种进行驯化栽培,同时根据地域、生态相似性原理引进外来优良树种,开展相关配套技术研究,对加快青海省东部旱区造林步伐,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论文通过对参试树种育苗、造林等方面的试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在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种子处理、育苗基质、覆土深度、播种季节及管理等育苗技术对霸王、唐古特白刺、沙木蓼、匙叶小蘖、洛基山刺柏、银水牛果等树种进行繁育研究,使霸王容器播种育苗出苗率提高6.9%,唐古特白刺播种出苗率达到91%,匙叶小檗播种出苗率提高18%,生长量提高37%。对沙木蓼、洛基山刺柏等一些有发展前景的引进树种或不易于种子繁殖的树种,采用无性繁殖的方法,采用基质配比、激素处理等技术进行试验研究,使沙木蓼高生长量提高135.9%,洛基山刺柏平均总生根率达到97.4%,银水牛果扦插成活率提高87.8%。极大地缩短育苗周期,并形成较为成熟的育苗技术方案。2、根据青海东部地区造林立地类型及所筛选树种的不同特性,利用容器苗造林技术、营养袋法造林技术、雁翅形集流整地技术以及生长剂和保水剂使用技术,进行干旱浅山造林试验,能有效增加造林成活率。利用雁翅形集流整地方式使土壤含水量提高35.5%,使用50ppmGGR泥浆沾根造林,霸王和唐古特白刺造林成活率分别提高28.7%和33%,用1.5‰吸水剂(根宝)浸根后造林,成活率分别提高27.7%和28%,用营养袋法造林成活率提高0.5~22.2%。3、通过树种引育和区域造林试验,选育出的霸王、沙木蓼、唐古特白刺、银水牛果、匙叶小蘖、鲜黄小蘖、洛基山刺柏、甘蒙锦鸡儿、高山绣线菊、北方枸杞、小果白刺、白柠条、树锦鸡儿等树种可基本满足湟水流域低海拔地区极端立地条件和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干旱荒坡造林。其中霸王、小果白刺、唐古特自刺、北方枸杞具有很强的耐盐碱能力。西宁北山重盐碱化干旱阳坡土壤盐渍化严重,pH值8.0~9.02,全盐量5.21%,以上树种进行配置试验,保存率达到73%以上,实现了极端立地条件下造林技术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