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课堂到景区,从现场到直播间,从镜头到荧幕,从工作到生活,有声语言工作者的传播活动和有声语言表达形影不离,表达方式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信息传播效力。作为有声语言工作者中的重要群体,播音主持创作主体于台前幕后,还在苦苦寻找有声语言表达和传播效果的创新与突破,而语速就是其中首要突破口,也是常常被人们忽略的部分,更是直接导致播音主持创作主体的专业素养形成一个盲点。为此,化盲点为亮点,转问题为方法,让播音主持创作主体“少受累”,让受众接受信息“少遭罪”,让节目内容“少受损”,成为本人研究“播音主持创作主体有声语言表达方式的语速”的不竭动力。笔者通过查阅文献和搜集节目、影视资料来统计和计算语速;调研中国传媒博物馆和中国电影博物馆;询问一线资深播音员主持人、配音及解说专家;结合自身气象节目主持人应用实践;受众问卷调查反馈的技术路线,从以下五个方面对本论文进行研究: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竞争趋于白热化的背景下,受众对信息的渴望逐步增强,媒介传播信息的速度与日俱增。界定了播音主持创作主体的含义及要素,解释了有声语言表达的概况及播音主持创作主体表达样式的独特性,也包含我国播音主持创作主体有声语言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及对语速产生的不利影响,为更好地研究播音主持创作主体的语速问题做了基础。第二部分:影响语速的因素分析。首先定义了语速的基本概念,具体研究广播和电视节目播音主持创作主体语速的区别与联系,提出平均语速和正常语速的概念,再根据可调查的各地区、各个年龄段、性别的差异、不同节目播出时间段等因素的播音主持创作主体语速进行统计和比较分析,探寻其规律。第三部分:语速的传播效果分析。具体将播音主持创作主体有声语言表达的四个外部技巧和三个内部技巧与语速结合分析,研究出语速对有声语言表达方式的影响;再从受众角度出发,考究受众定位和接受语速快慢的能力,探索符合受众收听习惯的适当语速;最后将节目内容和语速统一起来,分析在不同语境下语速对其传播效果的影响。第四部分:针对播音主持创作主体的过度提速、与外部技巧失衡、缺少有声语言美感的问题,研究出语速问题的对策,并运用在培养播音主持创作主体的语速教学中。最后,展望语速快慢的变化趋势。第五部分:通过笔者自身气象节目播音员主持人的一线实践,着重对比同一节目不同播出时间段和同一节目内容不同栏目定位的语速对比,结合受众反馈调查问卷,证明理论研究结论,完成毕业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