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元论是一个古老的哲学问题,古希腊先贤们大都有所述及,并对灵魂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作了着重论述。直到亚里士多德时代,他的《论灵魂》以总结性的叙事,批判了此前众多的灵魂观念,提出了他自己的质料—形式的肉体与灵魂理论,而从《论灵魂》里也可看出希腊时代的二元论就是围绕着肉体和灵魂,主要是灵魂是什么,这个问题展开和终结的,浓郁的本体论色彩是古希腊二元论的主要特征。哲学进入近代的繁荣时期后,笛卡尔的身心二元论出现,他明确认为身体和心灵属于不同的两个世界,是两类不同实体,受两种不同的东西支配。同时代的众多论者对这种学说进行了批评,尤其以经验论者为突出,可是近代哲学,特别是经验论者的批评只是在用认识中用感觉经验之类的论据来否定有一个确实的不以经验为转移的外在世界,却并没有明确身心二元论的错误的本质,甚至就是在身心二分的框架下讨论问题,这样不仅没有瓦解身心二元论的教条,反而使得身心二元论成为近代认识论的世界图式。哲学在现代的发展,尤其是语言哲学对近代哲学问题从全方位多角度的消解,身心二元论自然成为语言哲学从根本上批评的对象之一,其中莱尔的所谓的逻辑行为主义就是从二元论的语用逻辑错误出发,指出身心二元论是一个范畴错误。而笛卡尔二元论的这种范畴错误主要就是用描述行为的词语来描述心理,其实所谓心理只不过是人的行为形成的素质,是行为不断与其发生的众多周边情况相适应形成的处理行为的能力,是人自身接受训练的结果,而不是另一个世界舞台上剧目的重演。所以心智哲学在莱尔时代是以从逻辑上阐述二元论语用错误和逻辑矛盾来消除有一个心灵世界存在的问题。可是随着心智哲学的发展,尤其是脑科学和人工智能等学科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从逻辑和语言方面消解心的问题的路向渐渐衰落,随之以塞尔一类既具有传统语言哲学训练,又重视用意向性理论、脑科学、人工智能等学科成果作为研究方法的新传统成为了新近心智哲学的特征。塞尔坚信,人的意识,意向性都是脑的功能的体现,即便是像货币之类的社会建制也是来源于意识和意向性。传统的二元论总是用两个球体相撞一般的因果关系来理解身心间的作用,而在塞尔看来对于心理世界的描绘和对于脑神经过程的描绘,实质上是属于宏观和微观两种世界的描述方式,并无如两球相撞一般的因果联系,它们间脑神经过程是实质,而心理词汇的描述只不过是与科学语言有别的一种人们习惯的宏观描述。由此,塞尔否定了有一个心灵世界存在的观点。因此,本文从莱尔和塞尔这两位心智哲学中近两个时代的作者对二元论的批评,来展现心智哲学在不同时期对身心二元论这一心智哲学问题在论证方法的差异,从而试图说明心智哲学在上世纪中期到末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