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自然度评价对提升城市森林质量、减少城市森林维护成本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选取北京市城市森林主要类型,结合北京市平原区城市森林现状,以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涵盖物种组成、林分结构、群落更新、土壤物理性质等4大类,指标包括乔木层Shannon-Wiener指数、乔木层物种丰富度、灌木层Sinpson指数、草本种数、乡土树种比例、乔木角尺度、草本盖度、每公顷胸高断面积、天然更新幼苗数、受干扰程度、土壤最大持水量、土壤厚度等12项指标的近自然度评价体系,对北京市平原区城市片林开展了近自然度评价研究,对评价结果进行系统聚类,并划分等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城市森林近自然度评价是从能反映近自然群落的复层、异龄、混交等的基本群落特征考虑,试验选取科属种组成、乔灌组成、树种组成、多样性指数、群落水平结构、群落垂直结构等方面并结合样地不同分类方式进行样地植物群落特征对比分析,为指标选取提供依据。(2)北京市平原区调查样地近自然度平均得分为0.318分,根据聚类分析结果从高到低分为四个等级,近自然度高等级(Ⅳ)包括4个样地0.418-0.473,占调查样地总数的11.1%;近自然度较高等级(Ⅲ)包括12个样地,近自然度综合分值0.343-0.401,占调查样地总数的33.3%;近自然度较低等级(Ⅱ)包括8个样地,近自然度综合分值0.273-0.317,占调查样地总数的22.2%;近自然度低等级(Ⅰ)包括12个样地,近自然度综合分值0.215-0.257为,占调查样地总数的33.3%。(3)从不同林分类型对调查样地进行分类,3类样地近自然度综合得分结果为:游憩林(0.334)>水岸林(0.318)>道路林(0.295);从不同造林期角度进行分类,4类样地近自然度综合得分结果为:1990年以前(0.334)>2000-2009年(0.317)>1990-1999年(0.314)>2010年至今(0.289);从不同环路分布角度进行分类,5类样地近自然度综合得分结果为:4-5环(0.322)>5-6环(0.319)>3-4环(0.318)>2-3环(0.315)>2环内(0.311);从不同面积斑块角度进行分类,4类样地近自然度综合得分结果为:20hm~2以上(0.359)>5-20hm~2(0.345)>1-2hm~2(0.308)>2-5hm~2(0.306)。(4)根据近自然度较高林分和人工纯林进行对比,对群落植物配置、空间结构配置模式进行探讨,对现有人工林改造以及今后近自然林营造均有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