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因论视角下中医文化信息英译研究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gz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医学起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其概念、理论和临床实践都有深厚的积淀,与中华文化水乳交融。它不仅传播医学知识,而且还承载着中华民族厚重的哲学、伦理、文学等文化因素。中医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是中国文化对世界文化宝贵的贡献;随着民族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加深,西方世界对中国的中医药文化了解的越来越多,中医国际化已成为世界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中医英译则是中医走向世界的桥梁。纵观国内外以往对中医英译的研究,其成就主要从语言层面上分析所采用的翻译技巧和原则,侧重术语信息内容的传达,而对其跨文化传播的特性未给予充分关注。有鉴于此,本文采用一种新的文化传播理论——模因论来阐释中医术语所内含的文化信息怎样传播到英语世界。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提出的一种关于人类文化进化的新理论,其核心术语是模因。模因的复制、传播为丰富人类语言文化宝库提供了一条快捷有效的途径。在一定条件下翻译能有效地将源语模因传播到目的语模因库中去。模因在传播中的复制和变异促使我们灵活地处理源语文本。在中医术语的英译中,我们可以采用表现型模因、基因型模因以及互文性来处理中医文化信息,以便中医模因能渗透到英语中医药名词术语模因库中,从而促进中医药及其文化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与接受。《红楼梦》,这部被誉为“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包含了丰富的中医药知识,这在中外文学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本文从模因论的视角对杨宪益夫妇和霍克斯的《红楼梦》译本进行分析,试图为中医模因与文化之间的复杂关系提供一种新的见解。通过研究,作者得出结论:中医模因的英译及其文化的传播是-个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作者希望本研究能对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如何处理文化因子有所启迪,能对模因论的进一步研究有所贡献。本文共分四章,外加引言和结论。引言部分指出了本文的研究意义以及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第一章为文献综述部分,简单介绍了中医的定义,回顾了国内外中医英译300多年的发展历史与主要研究成果,指出了目前中医英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二章总结了中医语言的主要特点并分析了给中医英译工作带来困难的两大主要因素:中西方的语言差异和文化差异,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尝试一种新的文化传播理论——模因论来指导中医术语名词的英译。第三章是理论框架。文章首先介绍了模因的复制过程、传播方式以及模因成功传播的标准,接着论述了模因论视角下,文化是怎样进化与传播的,并进而讨论了语言模因、文化与翻译相互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作者指出:互文性、基因型模因以及表现型模因是处理中医文化信息的三种重要的翻译手段。第四章是实例研究,结合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从中医基本概念、中草药、中医处方及中医脉象四个方面分析上述翻译手段在杨宪益与霍克斯两英译本中的具体应用。结论部分指出中医模因的英译及其文化的传播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此外,对翻译工作者的素养提出了五点建议,希望该研究能够从理论上拓宽模因论的应用范围和丰富中医英译的研究视角与途径。
其他文献
地埂林草建设是宁夏山区“三田”和生态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小流域综合治理实践,就林草建设方法、配置模式、林草品种等进行了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宜选择柠条、柽柳、杞
对《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执行中出现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作者的观点,以引起有关部门及业内人士的关注。
编者按:可以说,这是一个变化万千的时代,也是一个深度融合的时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如此,媒介的发展亦如此。在不断变化和融合的时代,广播之路何以为径?恐怕不只是中国广播人在
本文是一篇翻译项目报告,题目为《国际商务》第五章国际贸易的翻译项目报告。报告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部分,主要介绍翻译项目的背景,目标和意义以及翻译报告的框架结构,第
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发现,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对话是由一些模块化的表达方式构成的,即语块,它具有整体提取性、使用频繁性、词汇语法体、文化相关性等特点。随着语料库语言学的不
自古至今,尤其是中世纪以来,语法隐喻一直为人们大量使用。语法隐喻的研究越来越引起学者们的关注,并成为近年来国内外语言学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作为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奠基
目的:分析对接受手术治疗的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在苏州市相城人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50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陶寺遗址是黄河中游极其重要的一个大型遗址,是探讨中华文明起源的一个重要地点。本研究利用古DNA技术,从15个陶寺遗址出土黄牛个体样本中得到13个真实可靠的线粒体DNA高可变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