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宏观层面上的“社会治理”一词被广泛提及,微观层面的社区治理日益成为政府关注的焦点。党的十九大报告深刻地阐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这某种意义上凸显了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在满足人民多样化社会需求上的重要角色。政府购买社工服务业已成为社会服务供给和社区治理的主要途径之一。本文以F社区的生活化治理为研究对象,它是一种社会治理的新理念,它以社会公众的日常生活领域为治理背景,以社会公众需求为治理起点,通过公众民主参与治理过程,赋权于民,培育自治意识,挖掘自治潜能,形成与公众日常生活高度契合的社会治理模式,最终改善公众的日常生活环境,提高公众生活水平,以及引导公众对生活的意义进行重新认识和建构。通过对其目标、平台和工具的内部结构、功能表现、发展情况的详细阐述,探究其中的生活化治理的内涵。笔者通过六个月的参与式观察和大量的深度访谈,依据第一手资料,对F社区生活化治理实践进行了个案式的研究,发现在生活化治理过程中存在着如下问题:一、社会工作者方面,工作人员的数量及结构存在问题,专业人员招聘难度大,专业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二、平台建设方面,各个场馆的场地分配不均,利用率不足,场馆功能不全。三、在各方联动关系方面,存在权责边界问题以及协调机制不健全的问题;四、在与居民的互动方面,存在居民参与度较低,服务供需错位的问题。在文章的最后,就以上几点问题给出了建议:首先,完善服务供需互通机制:借助政府力量,加强网格化服务管理能力,贯彻生活化治理,提高睦邻生活馆自身服务质量;其次,提升资源统筹能力:发挥服务主体的自主性,增强资金获取能力,与高校密切合作、利用优质而且低成本的人才资源,积极打造社区服务品牌;最后,细化和完善服务协议。总之,本文旨在通过个案式的研究,探索微观层面的治理实践及其理念,并对之进一步明晰,发现其中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最终促进社区层面社会治理的全面优化,为宏观性社会治理的现代化提供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