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高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是指导人才培养活动过程的纲领性文件,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然而,长期以来对高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相关研究却并未得到足够重视,并且受到内外部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人才培养方案的运行过程环节和文本内容设计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随意性与盲目性,迄今未能予以有效解决。因此,当前对高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相关问题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30所普通本科院校为研究样本,对高校本科人才培养方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是指导人才培养活动过程的纲领性文件,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然而,长期以来对高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相关研究却并未得到足够重视,并且受到内外部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人才培养方案的运行过程环节和文本内容设计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随意性与盲目性,迄今未能予以有效解决。因此,当前对高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相关问题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30所普通本科院校为研究样本,对高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历史演变情况、运行过程环节、文本内容设计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根据研究需要适当对“双一流”建设高校和新建本科院校做出相应地比较分析,最终目的是要为我国不同类型院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以及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提供依据。本研究运用文献法、历史逻辑法、文本分析法、访谈调查法以及数据分析等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基于事实与价值、理论与实践的双向建构,从理论的、历史的、实证的维度开展研究,并将论文分为以下主要层面:在理论探讨层面,本研究将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界定为:高等学校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规定、专业的学习要求以及市场、个人的发展需要而编制的,指导、组织、管理学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与活动过程。接着在充分把握概念的基础上,认为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既是一类文本,也是一项过程,是动态过程与静态文本的统一体,点出了其本质内涵。人才培养方案的运行过程包括了制(修)订、执行、评价等动态运行环节;而其文本内容则是由培养目标与规格、毕业条件要求、课程结构体系、实践教学环节等构成。同时,研究认为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同时存在着国家逻辑、知识逻辑、市场逻辑以及个体逻辑等多重逻辑,它们分别对应着政府、高校、市场和学生等利益相关主体,而这些主体以各自的方式在其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他们彼此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内在关联,共同对人才培养方案的运行过程环节与文本内容设计产生影响。在历史梳理层面,通过前文对研究的缘起、意义、文献综述和研究设计等的介绍,清晰地呈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问题、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等情况。在此基础上,本研究以“运行过程环节和文本内容设计”为考察重点,对我国高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历史演变进行了阶段划分及其相应特征的归纳。经过对培养方案在不同社会时期所体现出的具体样态分析,可将人才培养方案的历史演变概括为“五个阶段,三个特征”。其中,“五个阶段”分别为:模仿与借鉴期(1952-1956)、调适与探索期(1957-1965)、中断与停滞期(1966-1976)、恢复与重建期(1977-1994)、发展与优化期(1995-至今),培养方案的演变轨迹与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等变迁紧密相连;而“三个特征”则是指“政策推动一组织互动—质量驱动”,它们分别构成了人才培养方案演变进程中基本的、重要的、关键的特征,反映出了培养方案形成与发展的内在演变趋势与规律。在实证分析层面,本研究主要对人才培养方案的运行过程和文本内容进行分析。对人才培养方案运行过程的分析主要从“制(修)订—执行一评价”三个环节展开。研究发现,我国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运行过程环节基本能够按照国家和高校的有关政策、管理规定等要求来进行,体现出了规范性的特征。但在运行过程中的执行、评价等环节,出现了对人才培养方案的“选择性”执行和片面性评价等问题,体现出了一定程度的随意性特征,实质上反映的是忽视了学生利益诉求与权力/权利实现的问题。就人才培养方案文本内容的分析而言,主要是考察“培养目标与规格—毕业条件要求—课程结构体系—实践教学环节”四个层面。研究表明人才培养方案的文本内容设计在体现出了科学性特征同时,在培养目标与规格、课程结构体系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趋同和重复的问题,反映出了一定的盲目性特征,说明了当前一些高校的人才培养仍未摆脱同质化的境地。有鉴于此,综合前面的研究结果,本文对我国高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随意性与盲目性特征进行了反思,认为这两个特征实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人才培养方案最终是为谁服务?人才培养方案应该是同质化还是差异化?在审慎分析后,本研究以为:人才培养方案最终是为学生服务;人才培养方案应该要进行差异化的发展。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就必须要优化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即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分类为指导”的路径,将“以学生为中心”理念贯穿于人才培养方案运行的全过程,“以分类为指导”原则应贯彻在人才培养方案文本内容设计的全方面,以此来协同推进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最终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其他文献
基于实体法律关系的繁杂和当事人的不确定,如我国无权代理、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和建筑物中抛掷物侵权等纠纷诉讼中,常常出现当事人起诉时无法准确判断应将何人列为原告或被告,以获得胜诉判决的情形。根据大陆法系部分国家和地区的相关争议解决经验,诸多学者认为采用主观预备合并之诉能够很好地解决前述难题。但是,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就主观预备合并之诉的预备被告诉讼地位不安定、不利益,上诉审裁判统一难以维持等问题存在争议,从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迈入新时代,我们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和国家经济发展呈双螺旋上升趋势,同时也面临社会思想观念日趋活跃、价值取向愈益多元、主流与非主流同时并存、社会思潮冲突激荡的新形势,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这不仅需要更加强大的理论信仰作为精神指引,也需要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历史逻辑说明,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关
红柯研究从1997年李敬泽发表《飞翔的红柯》开始,已经走过了 20多年的历程,研究成果较为丰富,但仍具有很大的拓展空间。本论文以红柯及其文学创作为研究对象,要解决的问题是:是什么样的创作理念让红柯创作出与同时期作家风格迥异的作品,并以此为切入点,分析红柯文学创作的独特之处,探讨其艺术个性,对红柯的文学价值及文化意义等作出比较全面、公正的评价。红柯的文学创作始于大学时期,以诗歌为主,后于1986年赴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以骨量减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和骨脆性增加为主要临床病理特征,临床表现为骨痛、骨骼变形和易骨折等。OP累及50%的绝经后女性和20%的50岁以上男性,且随着老龄化进程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多数中老年人骨折是由OP引起,致使老年人生活质量下降,为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因而OP已成为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社会卫生经济问题。骨组织处于动态平衡以维持骨重
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receptor,GPCR),又称为七次跨膜受体,是目前已知的人类基因组中最大的膜受体家族。在人类基因组中,大约有800多个基因编码GPCR,负责80%左右的跨膜信号转导,参与调控人体中大多数生理与病理过程,目前临床上30%以上的处方类药物都是靶向GPCR发挥作用。GPCR位于质膜上,能够识别各种细胞外刺激,包括光子、离子、小分子、肽和蛋白质等,并
血吸虫病是当今世界流行较广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之一,严重影响人类身心健康和社会发展。本文广泛收集文献史料、档案资料和田野资料,以云南血吸虫病流行区为中心,以环境、生计、疾病为考察重点,在梳理云南血吸虫病流行史、发现史和防治史的基础上,考察包括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生态环境在内的整个疫区生态系统与疾病流行的关系及历史变迁。认为血吸虫、人类、环境共同构成云南血吸虫病流行区生态系统,系统内各生态因子基于自身的生
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科技创新能力是现代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核心竞争力。对正处在发展新阶段的中国而言,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步入高质量发展之路是当前经济领域最重要的任务。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对经济发展起到提供资金、管理风险、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金融对科技创新有着重要影响,中国金融市场经过数十年发展已颇具规模,如今探讨金融对科技创新的作用已不再是总量问题,而是结构问题。目前,中国金融结构与科技创新之
龋齿,是由多因素引起的牙齿硬组织破坏性慢性疾病。其发病隐匿,患病率高,严重危害人类口腔健康,影响人类生活质量。如不加以治疗,这一常见疾病可引发败血症等严重疾病导致死亡。世界卫生组织将龋齿列为仅次于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的第三位重点防治类非传染性疾病。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龋齿的预防和治疗。目前龋齿的治疗手段多种多样,如氟化物、封闭剂、抗菌剂和抗生素的投入以及多种天然植物成分和抗菌肽等。然而过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战略任务,并“要求以培养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作为“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育和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大学生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就必须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和制度保障
向深部要资源、能源和空间是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深地采掘过程中,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岩爆等煤岩动力灾害频发,具有极大的破坏性,会造成巨大的经济社会损失,其防治已成世界性难题。此类煤岩动力灾害的科学实质是高地应力与开采扰动荷载叠加作用下吸附高压瓦斯煤体的损伤破裂和瓦斯运移动力效应。然而,现有研究多从动载、静载和瓦斯吸附对煤岩体损伤的单一角度进行考虑,且受限于研究手段,动静叠加荷载下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