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气候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的今天,通过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以带动实体经济发展并逐渐摆脱危机已成为当前各国的共识。利用经济学方法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扭转先发展再治理所需的高昂代价带来的经济冲击,已经成为国家政策和学者研究的重点。世界范围内的碳交易市场已逐渐形成,交易量和交易额稳步增长,直逼石油成为最大交易市场。在基于配额和基于项目的市场中,中国作为最大的碳供应国,参与了众多CDM项目交易,但中国企业在交易中一直处于价格接受者的地位,很难从交易中获得相应利润和发展空间。因此,本文结合国际和国内的碳交易市场现状,以排污权交易、碳排放权交易的相关理论为基础,分析国际碳排放权市场的形成和特点;通过对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剖析,从理论角度对厂商减排量成本进行定价,并得出碳排放价格的构成,提出在碳交易市场初始分配排放量时考虑的成本定价;从实际角度出发,分析影响我国碳排放权交易价格的四方面因素。为了避免减排企业习惯免费获取排放权并难以接受自由交易市场的价格,也避免其较少参与甚至拒绝参与二次交易,本文提出在碳交易市场初始分配排放量时使用实物期权定价方法,来规避碳排放权价格波动产生的风险,提高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交易量和活跃度。。由于碳排放期权具有严格的条件适用Black-Scholes期权定价公式,因此,本文将借助B-S模型建立一个碳排放期权定价模型,利用欧盟市场数据构建一个以EUADEC-10为基础的期权,并确定了期权的价格。实证部分以时间序列分析理论和期权交易基本理论和欧盟基于配额交易的EUADEC-10在2009年全年的交易数据为基础,使用ARCH模拟构建了AR(2)-GARCH(1,1)测算历史波动率和隐含波动率最后,从中国构建碳排放交易市场体系出发,针对期权期货产品确定交易对象和主体、基本交易原则、初始排放权分配以及合约制定等细节,为未来中国碳交易市场构建提供了研究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