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黄芪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的影响,初步探讨黄芪在临床上对脊髓损伤的疗效,为发挥中医药治疗脊髓损伤的优势提供理论依据及指导。方法实验采用雌性SD大鼠108只。随机分为单纯SCI组(A组,n=36)、黄芪组(B组,n=36)、甲基强的松龙组(C组,n=36)。各组均以改良的Allen’s法以10g×6cm力撞击脊髓,制备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A组造模成功后立即给予腹腔注射等容量的生理盐水作对照;B和C组造模成功后分别给予黄芪注射液、甲基强的松龙干预治疗。每组大鼠分别于术后当天、术后1d、3d、7d、28d进行BBB评分;于术前1d、术后1d、7d、28d对每组大鼠行体感诱发电位检测;于术后1d、3d、7d、28d,取血离心,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SOD活性变化;于术后1d、3d、7d、28d四个时间点观察伤段脊髓的组织学改变(HE染色)及GFAP免疫组化情况。所有数据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严格筛选2011年6月至2012年8月符合病例入选标准及排除标准的患者共62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32例)和对照组(B组=30人),两组病人均为胸腰椎骨折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患者。B组给予激素、脱水等常规治疗,A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于治疗前及治疗28d后,用ASIA评估标准评分。所得数据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行为学评分:脊髓损伤后,大鼠双后肢BBB评分明显下降,伤后当天评分皆为0,前3天内,A、B、C三组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随着时间的延长,大鼠双后肢运动功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恢复。黄芪治疗后28d,B组与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MP治疗后7d、28d,C组与A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2、感觉诱发电位:脊髓损伤后,大鼠双后肢感觉诱发电位潜伏期明显延长,波幅明显降低,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潜伏期及波幅皆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恢复。伤后1d-7d,B组潜伏期与A组比较无差异(P>0.05),伤后28d,较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伤后7d、28d,B、C组波幅较A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波幅较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3、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测定:脊髓损伤后,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明显降低,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会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伤后1d、3d、7d、28d,B、C组的S0D活性与A组SOD的活性均有差差性(P<0.05)。伤后1d、3d,B组与C组间无明显差异,伤后7d、28d有显著性差异(P<0.05)。4、病理组织学:脊髓损伤后,星型胶质细胞明显活化增殖,GFAP的表达明显上调;黄芪注射液及甲基强的松龙干预后,GFAP的表达减缓(P<0.05),减少了胶质瘢痕的形成,在伤后3d、7d,B、C组GFAP的表达程度有明显差异(P<0.05)。21天后,所有患者的双下肢感觉、运动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A、B两组在触觉评分和痛觉评分改善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在运动评分及ASIA等级上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黄芪能早期缓解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下降,抑制脊髓损伤后的脂质过氧化反应,改善微循环,从而发挥脊髓保护作用;2、黄芪能减缓GFAP (?)内表达,从而减少胶质疤痕形成,促进脊髓损伤后期脊髓神经功能恢复;3、黄芪可促进大鼠行为学及神经电功能的改善,促进脊髓功能的恢复。4、黄芪有助于胸腰椎骨折并脊髓损伤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