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可逆固体氧化物电池(RSOC)是一种可以实现化学能和电能直接转换的能量转换装置,具有清洁、高效、燃料适应性强等优点。目前RSOC的发展趋势是将工作温度从高温区(8001000 oC)降低到中低温区(400700oC),从而减缓电极烧结、缓解材料老化、降低电池内部的热应力、增强电化学稳定性。与此同时,电池在低温下密封更容易、启动速度更快、成本更低。但是,工作温度降低势必会引起欧姆损失和极化损失的增大,导致电池发生严重的性能衰减。质子导体(如掺杂的Ba(Ce,Zr)O3)的活化能低,在中低温区具有良好的质子传导性,因此发展基于质子导体电解质的质子导体型可逆固体氧化物电池(PC-RSOC)可以减小RSOC在中低温区工作的欧姆损失。但是现有的PC-RSOC体系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电解质的烧结活性低、电导率相对较低、在CO2和H2O存在的环境中不稳定;电极材料的种类少、微结构待优化、极化损失大等。本论文采用掺杂的方法对电解质和电极材料进行改性,提高其烧结活性、电导率、稳定性等性能,同时优化电极的微结构,提升电极反应速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Ba(Ce,Zr)O3基质子导体电解质材料的掺杂改性研究。(1)In在BaCe0.8Zr0.2O3中的固溶度很高,其最佳的掺杂浓度为30 mol%,BaCe0.5Zr0.2In0.3O3-?(BCZI3)的电导性和稳定性明显提升,以BCZI3为电解质的PC-RSOC在电解池工作模式下展现出良好的稳定性。但是In掺杂不能明显降低BaCe0.8Zr0.2O3的烧结温度。(2)Cu在BaCe0.7Zr0.1Y0.1Yb0.1O3-?(BCZYY)中的掺杂浓度是有限的,其最佳的掺杂浓度为2 mol%。BaCe0.68Zr0.1Y0.1Yb0.1Cu0.02O3-?(BCZYYC2)在1200oC烧结即能获得很高的致密度和质子电导率。以BCZYYC2为电解质的PC-RSOC在700 oC的MPD为0.85 W?cm-2,电解电流密度(1.3 V)为1.96 A?cm-2,并且该电池在可逆的燃料电池(FC)/电解池(EC)模式下运行60 h后性能没有衰减。2.支撑氢电极的微结构优化研究。通过添加不同含量(10、20、30和40 wt%)的碳微球(CMS)造孔剂来优化氢电极支撑体的微结构。支撑体的孔隙率、线性收缩率和热膨胀系数(TEC)均随着CMS含量的增大而增大。CMS的最佳添加量为30 wt%,此时的氢电极支撑体的孔隙率为39.27 vol%,TEC为7.74?10-6 K-1,并且该氢电极的三相边界(TPB)长度最大、极化阻抗最小、表现出最好的电化学性能。3.A2MO4型氧电极材料和微结构优化的研究。(1)通过改进的Pechini方法合成了不含Co的Ln1.2Sr0.8NiO4(Ln=La、Pr)氧电极材料。Ln1.2Sr0.8NiO4的热膨胀系数与Ba(Ce,Zr)O3基质子导体的热膨胀系数接近。基于La1.2Sr0.8NiO4(LSN)和Pr1.2Sr0.8NiO4(PSN)的对称氧电极电池在700 oC的极化阻抗分别为0.15和0.23??cm2,并且LSN和PSN在高温高湿环境中的稳定性好。此外,以LSN和PSN为氧电极的PC-RSOC不仅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而且在可逆的FC/EC工作模式下均呈现出良好的稳定性。(2)采用渗浸工艺制备了LSN-BCZYYC2复合氧电极,通过比较不同渗浸量的氧电极的微观形貌和极化阻抗,确定了最佳的渗浸量(42.2 wt%),此时的氧电极在700 oC的空气中的极化阻抗低至0.039??cm2。基于该渗浸氧电极的PC-RSOC在700 oC的MPD为1.22 W?cm-2,电解电流密度(1.3 V)为-3.02 A?cm-2。4.LSN氧电极支撑型PC-RSOC的研究。分别以LSN-BCZYYC2为氧电极、BCZYYC2为电解质和Ni-BCZYYC2为氢电极制备了氧电极支撑型PC-RSOC。研究了造孔剂对支撑体形貌的影响,发现支撑体在添加20 wt%CMS-30 wt%淀粉的混合造孔剂后获得了较高的孔隙率,并且电池的最佳烧结温度为1300 oC。采用渗浸法制备了Ni-BCZYYC2氢电极,对应的PC-RSOC在H2气氛中的稳定性较好,而在CH4气氛中性能不断衰减。采用Cu-CeO2基氢电极替代Ni基氢电极,单电池在CH4气氛中表现出非常优异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