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发展、稳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中心。如何正确地理解和把握三者之间的关系,尤其是正确理解稳定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处的独特位置,并努力寻求实现它的有效途径,便是本文的出发点和主要内容。 全文共分四章。 第一章:稳定对当今中国社会的重要性。社会稳定问题有史以来就为历代政治家和思想家所重视。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始终处于运动变化之中,社会稳定不等于呆滞、僵化,也不等于忽视矛盾、冲突和斗争,而是一种积极、向上、和谐、有序的社会运行状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稳定有其特定的表现形式,即与这一阶段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和思想文化水平紧密相关。我国经济上的欠发达,以及改革、发展所面临的艰巨任务,迫切需要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第二章:社会发展与中国的社会稳定。社会发展是指人类社会的生产力不断发展,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各种社会关系不断变化演进的过程。从长远的观点来看,社会的全面发展进步对实现中国社会的长期稳定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然而,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许多不稳定因素的出现。这就要求我们在积极推进社会发展的同时,努力将社会的震动和不稳定控制在最低限度,使社会沿着健康、有序的道路稳步发展。 第三章:全面改革与中国的社会稳定。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和强大动力所在。我国的各项改革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所面临的任务还相当艰巨。无论是经济体制改革 还是政治体制改革,都有待于进一步深化并迎接最为艰巨的挑战。政革对促进中国社会的长期稳定有着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然而许许多多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往往正是产生于各项改革的过程中。这就要求我们不仅在改革的总体目标和根本指导思想上作出正确的选择,同时,对改革的每一个环节和每一项措施采取严谨、科学的态度。从战略高度来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最终建立,将使我国的法制建设达到空前的程度,从而对我国社会的长期稳定产生十分积极的意义。 第四章:中国社会实现长期稳定的战略思考。应该从根本上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从一定意义上来讲,稳定不仅是政革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同时也是改革和发展的目的。要实现中国社会的长期稳定,一方面要建立一整套社会矛盾缓冲机制,如动力机制、整合机制、激励机制、控制机制和保障机制等。另一方面要切实解决和处理好几个关键性的问题,如适度的人口,良好的环境、经济的平稳发展、政治的不断进步以及融洽的民族关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