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隔”的境界理论作为王国维诗词理论的核心,并非偶然出现的,它是中西两种文化和诗词美学的交织产物。这一理论既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个性,又具有独特的美学品格。但目前的研究,过多侧重于它的美学特征、美学理想、美学条件的单方面关注,缺乏全面性的美学解读。同时,对他的文化阐释也有所忽视,即使偶尔注意到,或仅从中国传统的道、释思想,或仅从西方近代康德、叔本华的哲学思想出发挖掘它的文化根基,缺乏应有的客观性。因而本文以中国传统道、释哲学理想和西方近代康德、叔本华的哲学思想作为切入点,所追问的不仅仅是中西两种文化如何浅移,融入了“不隔”的境界这一理论命题,成为它的灵魂和生命;而且是中西两种文化如何与诗词美学达到了水乳交融般的完美结合,使这一理论命题成为中国文论长河中一个闪烁着近代思想火花的永恒存在。全文共分五个部分:一、“隔”与“不隔”的境界研究概况。主要从四种主要的观点的得与失进行了扼要的评述。二、“不隔”的境界传统审美直觉理论的历史渊源。对传统审美直觉理论的追溯以及王国维“不隔”的境界对此的继承。三、“不隔”的境界文化阐释。这是文章的重点,探讨传统的道、释思想与西方近代康德、叔本华哲学思想如何影响了“不隔”的境界理论,使它获得了深厚的中西哲学根基,具有了鲜明的文化个性。在这其中,道、释思想主要在诗词本体论方面影响巨大。康德、叔本华思想则更多地在诗词方法轮方面发挥了影响;同时,它们又互相交织,互相渗透,共同发挥作用。四、“不隔”的境界的美学解读。把“不隔”放在“境界”说的大背景上,对它的美学特征、美学理想、美学条件加以分析。“不隔”的境界的审美特征一是“言情沁人心脾、写景豁人耳目”,二是“言外之味、弦外之响”;它的美学理想一是“神秀”,二是“意与境浑”,它的必备条件一是要“入乎其内、出乎其外”,二是要“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五、“不隔”的境界理论的独特贡献。从“不隔”的境界理论在中国古代文论史上的地位和当代文论的启示两方面阐述了它对中国古代文论的独特贡献。可以说,王国维“不隔”的境界理论把中国古代诗词理论发展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为近代诗词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