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三五”时期是改革开放的关键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以人为本”成为全面发展的第一导向,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民生问题日益成为当今中国政府与社会民众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湖北省作为中部崛起的战略支点,其城镇化的不合理发展导致了严重的“城市病”,制约了当地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本文基于湖北省的实际情况,在构建包含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以及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借助SPSS19.0、ArcGIS10.1以及GeoDa0.95i空间统计软件,探究了湖北省17个主要市(州、区)的居民生活质量时空演变规律与空间自相关模式,并且提供了相应优化路径。主要研究结果显示:(1)从居民生活质量综合水平的时序特征和空间分布格局来看,从2004年至2012年,湖北省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均被划分为高、较高、中等、较低和低五类水平质量等级,其中高水平质量等级的城市只有武汉市,较高水平质量等级的城市在宜昌市、襄阳市、十堰市之间浮动,低水平质量等级的城镇(除2004年包含随州市)一直仅有神农架林区。而中等水平质量等级与较低水平质量等级的城市则变化较大,其中上升幅度最大的城市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2)从主成分载荷值的时序演变特征及其空间分布格局来看,经济主成分从2004年的第一主成分逐渐下降至2012年的第三主成分,社会主成分则从2004年的第二主成分上升至2008年的第一主成分,并一直保持到2012年,此外,生态环境主成分从2004年的第三主成分不断提升至2012年的第二主成分。这表明经济因素对居民生活质量的制约能力有所降低,但仍旧是不可或缺的影响因素;而社会因素对居民生活质量的载荷值与解释能力不断提升,越来越占据主导地位;相应地生态环境因素影响力的也在不断提升。(3)从居民生活质量的空间关联模式来看,除2008年之外,湖北省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存在着较为显著的负的空间自相关,但空间关联模式仅出现high-low型(仅有武汉市),low-high型(只有神农架林区),2012年首次出现high-high空间自相关类型的城市(有襄阳市与宜昌市)。这表明虽然宜昌与襄阳地区的居民生活质量的“高地”效应已经初步显现,但整个湖北省区域内的溢出效应有待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