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异羟肟酸衍生物对胃癌细胞活力影响的研究

来源 :哈尔滨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davi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癌转移、复发是胃癌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治疗的最大障碍。即使接受根治性手术,仍有较多患者因肿瘤复发转移而死亡。非根治性手术及切除后复发转移者处于晚期,化学治疗已成为综合治疗的主要手段,可以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现有的化疗药物疗效较好,但副作用较大,易产生耐受。因此,寻找和筛选有效并且副作用小的化疗药物具有现实意义。苯异羟肟酸衍生物是作用于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全新抗肿瘤药,备受关注,而且己开始试用于临床。我们通过人工合成苯异羟肟酸衍生物A和E,诣在选择一种抗肿瘤作用强、毒性小的药物,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我们选择了苯异羟肟酸衍生物A和E作为抗肿瘤药物,同时,选择胃癌细胞作为靶细胞,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和细胞计数,评价苯异羟肟酸衍生物A和E对肿瘤细胞活性的影响,通过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对其药物作用以后形态学和超微结构的变化进行了观察,用免疫组化和RT-PCR方法对肿瘤细胞药物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苯异羟肟酸衍生物A和E对肿瘤细胞的活性均有抑制作用。 形态学观察,肿瘤细胞在药物作用后,其形态均有改变。主要表现细胞变圆,有的出现裂解和皱缩。电镜下观察,A药作用后的肿瘤细胞主要以坏死为主,E药作用后的肿瘤细胞主要以凋亡为主。苯异羟肟酸衍生物A作用胃癌细胞7901后对Survivin基因无明显抑制作用,而苯异羟肟酸衍生物E作用胃癌细胞7901后抑制了Survivin基因表达。 综合实验结果,得出以下结论: 1、苯异羟肟酸衍生物A和E药物对肿瘤细胞7901有抑制作用。 2、苯异羟肟酸衍生物A和E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与5-氟尿嘧啶和顺铂进行比较,作用相同或近似。 3、苯异羟肟酸衍生物A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以坏死为主。 4、苯异羟肟酸衍生物E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以凋亡为主。 5、苯异羟肟酸衍生物E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效果优于A药物。 6、苯异羟肟酸衍生物E主要通过抑制Survivin基因的表达引起肿瘤细胞的凋亡,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喹硫平治疗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不良反应,通过测定喹硫平的血清浓度,探讨血药浓度与临床效应的关系。 方法通过随机、开放的前瞻性研究,按照DSM-Ⅳ诊断标准共收
在中等职校,德育队伍是德育工作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实施者,其专业能力的高低是影响德育工作成效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研究中等职校德育队伍专业能力内涵,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目的: 通过对髂软骨组织计量学研究来评价青少年女性脊柱侧凸患者生长潜能影像学预测因素的价值。 方法: 收集本院10~20岁特发性脊柱侧凸或先天性脊柱侧凸女性患者后路
[目的]研究肝素结合生长因子MK、PTN在口腔癌与甲状腺癌中的蛋白和基因水平的表达情况。 [方法]采用IHC、WB、ISH、RT-PCR方法,利用160例临床标本检测MK、PTN的表达。其中
探讨角蛋白在不同周龄胎儿和成人头皮毛囊中表达模式。方法利用免疫组化S-P法对胎儿头皮标本中的不同角蛋白(CK1、CK7、CK8、CK10、CK14、CK16、CK17、CK18、CK19、CK20)的表
摘要:学生德育的习得,需要有一支相对专业的德育队伍。厘清德育队伍专业能力的发展目标,可以明晰中等职校教师德育能力的发展方向,从而提高中等职校的德育品质。确立中等职校德育队伍专业能力发展目标应遵循人的发展规律、突显中等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突出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等原则,坚持认同生产劳动、遵从核心价值、熟悉德育方法、追求德育风格等基本思路,在此基础上形成基本目标和发展性目标。  关键词:中等职校;德育队
Y2000-62044-470 0006090媒体流向服务器网络的映象=Mapping media streamsonto a network of servers[会,英]/Luling,R.//Proceed- Y2000-62044-470 0006090 Mapping Medi
研究CT肺功能成像对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包括肺气肿的诊断价值。探讨肺大泡像素直方图特征。资料与方法:阻塞性通气障碍组40例,正常组20例,均在1周内完成呼、吸两相CT检查和PFT。
中职德育队伍专业能力影响着中等职校的德育效果,提升德育队伍专业能力,是中等职校面临的重要课题。文章在指出中等职校德育队伍在专业能力发展上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从观念更新
一、基本原理三重测验杂交一般是指以m个随机抽取的F_2个体为雄亲,回交于它的两个纯系亲本P_1、P_2和P_1×P_2的F_1,从而产生L_1(P_1×F_2)、L_2(P_2×F_2)和L_3(F_1×F_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