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观察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术后股骨近端短缩的发生率及首次发现时间;2.研究术中骨折复位质量对股骨转子间PFNA术后股骨近端短缩的影响;3.研究骨折严重程度对股骨转子间PFNA术后股骨近端短缩的影响;4.研究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术后股骨近端短缩对髋部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之间就诊于山西白求恩医院的232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其中共有43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使用住院病案管理系统以及PACS系统查询患者的病历资料以及患侧髋部X线影像资料。患者的骨折类型根据Jensen-Evans转子间骨折分型定义:IA、IB型为稳定性骨折,IIA、IIB、III型为不稳定性骨折。对患者PFNA术后首次、3月、6月、12月摄得的患侧髋部X线正位连续三次重复测量得到股骨颈长度,计算得到患者的股骨颈短缩值,短缩组定义为股骨近端短缩≥5mm,非短缩组定义为股骨近端短缩<5mm。根据术中复位质量分为阳性支撑、中立位支撑、以及阴性支撑。术后12个月时对患者门诊或电话随访,得到HHS评分及VAS评分。运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秩和检验分别分析股骨近端有无短缩对HHS评分、VAS评分的影响,运用?~2检验分析骨折严重程度以及骨折复位质量对股骨近端短缩是否有影响。结果:本研究共收集了43例符合纳入标准患者的影像资料及病历资料。股骨近端短缩(≥5mm)共有患者17例,占40%(17/43),平均短缩程度7.18±1.89mm。其中发生在术后3月以内的股骨近端短缩占11.7%(2/17),术后3-6月占17.6%(3/17),术后6-12月占70.7%(12/17);43例患者中稳定性骨折共有17例,其中5例发生股骨近端短缩,不稳定性骨折26例,其中12例发生股骨近端短缩,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阳性支撑复位患者17例,其中5例发生股骨近端短缩,中立位支撑18例,其中5例发生股骨近端短缩,阴性支撑8例,其中7例发生股骨近端短缩,三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两两间组内比较,阳性支撑与中立支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16),阳性支撑与阴性支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0.016),中立支撑与阴性支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0.016);所有患者均在术后12月时进行随访,股骨近端非短缩组,平均HHS评分86.00±2.51分,平均VAS评分1±0.8分;股骨近端短缩组平均HHS评分76.24±2.44分,平均VAS评分3.7±0.68分,两组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HHS评分,P<0.05;VAS评分,P<0.05)。结论:1.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术后股骨近端短缩发生率高,多发生在术后6-12月;2.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术中阴性复位会导致术后股骨近端短缩的发生率高;3.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严重程度与PFNA术后的股骨近端短缩的发生率无关;4.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术后股骨近端短缩≥5mm会影响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影响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