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隔震支座优化设计及时变系统地震易损性分析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1687300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桥梁是交通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地震灾害导致桥梁结构损伤(破坏)会造成社会和经济损失。为了减小地震带来的损失,需有效评估桥梁结构的抗震水平,增强桥梁结构的抗震能力。本文以一座公路桥梁为研究对象,提出了考虑桩-土-结构相互作用和桩径效应的有限元建模方法;研究了桥梁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并以系统易损性为目标来优化隔震支座参数;探究了该桥在服役年限内的系统易损性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本文主要开展的研究工作如下:(1)介绍了结构地震易损性的分析理论,给出了构件地震易损性和系统地震易损性的分析步骤,对比分析了桥梁结构系统易损性分析的不同方法。(2)研究了桩径效应对桥梁地震易损性的影响。基于Open Sees有限元分析平台,建立了三种有限元模型:同时考虑桩-土-结构相互作用和桩径效应的模型;考虑桩-土-结构相互作用,但没有考虑桩径效应的模型;墩底固结的简化模型。通过增量动力分析(IDA),得到桥梁结构的地震响应,给出桥梁结构的地震易损性曲线。对三种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说明考虑桩径效应的重要意义。(3)建立了桥梁系统地震易损性目标函数,优化了隔震支座力学参数。将铅芯橡胶支座的特征强度及初始刚度视为优化变量,通过动力时程分析,得到支座参数对桥梁系统地震易损性的影响规律,确定支座参数的合理区间。为有效地减少计算花费,提高计算效率,高斯过程模型用来取代耗时的动力时程分析,求得优化设计结果。(4)建立了考虑氯离子腐蚀作用的桥梁时变系统地震易损性曲线。以氯离子在混凝土中的扩散机理为基础,分析了钢筋与混凝土在氯离子腐蚀下的材料性能退化规律。建立多个不同时期的桥梁结构有限元模型。同时考虑不同服役年限时,桥梁墩柱极限状态的变化,得到桥梁结构在不同时间节点的系统易损性曲线。利用高斯过程模型,建立桥梁结构服役周期内系统地震易损性时变曲面。
其他文献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都开始修建地铁。当地铁隧道平面布置与既有高铁或国铁线路相互交叉时,由于各地地质状况不同、工程背景各异,新修建的盾构隧道掘进过程中带来的地层扰动势必会对隧道邻近的既有线路结构造成不同程度、不同特点的影响。本文以合肥地铁5号线某区间下穿国铁路基和高铁桥梁工程为例,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施工监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盾构隧道下穿施工对既有国铁路基和高铁桥梁结构各种
为了能对沥青混合料单轴压缩动态模量试验进行合理的仿真,本文基于骨料形态特征建立了包含骨料、沥青砂浆、ITZ和空隙的沥青混合料细观虚拟试件,并将仿真实验的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仿真实验数据获得的动态弹性模量与室内实验数据获得的结果能较好地吻合。为了研究骨料随机性特征对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的影响,通过随机投放算法生成100个包含随机骨料库的细观虚拟试件,其中骨料截面轮廓采用形态
在寒冷地区河道中,冰盖的存在会改变河道流速分布,河道断面湿周增加近一倍,并增加河道水力阻力。与明流条件相比,冰盖条件下水流最大流速点会向河床移动,导致床面近底流速梯度和切应力增大,使得冲刷比明流条件更严重,加剧了桥墩周围的局部冲刷。过度的局部冲刷会导致桥梁倒塌。桥墩局部冲刷深度的预测是桥梁研究中的一个难点。现有桥墩局部冲刷深度计算式往往无法准确预测桥墩实际冲刷深度,因为洪峰往往持续时间较短,大多数
桥梁吊杆在自然环境的不断侵蚀和长时间的高张拉作用下,表面会产生疲劳微裂纹,如何有效识别微裂纹对于桥梁结构的安全状态、劣化行为、承载力评估等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对于杆件的这种接触性缺陷,传统超声检测的回波很难识别出缺陷波信号,而非线性超声检测技术具有非常好的效果。振动声调制技术是非线性超声检测技术的一种,其对于接触型的缺陷尤其是疲劳性的裂纹格外敏感,但非线性检测技术只能判断损伤是否存
水泥稳定碎石材料具有强度高、整体性好、施工工艺较成熟等优点,因此广泛应用于我国各级公路建设中。但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也存在容易产生裂缝的问题,半刚性基层的抗裂性问题一直是科技人员研究的重点。本文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以提升材料抗裂性为核心,探究可再分散性乳胶粉性能及其对水泥稳定碎石材料性能的影响。本文主要研究内容:(1)可再分散性乳胶粉基本性能,初步探究胶粉对水泥胶砂强度及抗裂性影响。(2)可再分散性乳
π型主梁双跨简支悬索桥,整体刚度小,π型断面抗扭性能较弱且流线型差,分离流和旋涡脱落之间的相互作用更加复杂,因此π形断面大跨度缆索承重桥梁在流固耦合效应下易发生气动共振。鉴于以上原因,进行π型断面双跨简支悬索桥的抗风性能研究很有必要。本文采用数值风洞完成了π型断面三分力系数、颤振导数的识别;进行了双跨简支悬索桥结构三维颤抖振响应仿真,研究考虑流固耦合效应的桥梁结构颤抖振性能;基于k-ωSST湍流模
本文以某新建斜拉桥为研究背景,开展了基于静动载试验的斜拉桥承载能力评定研究。建立了考虑施工误差的桥梁有限元模型,开展了桥梁的静动载试验,分别利用挠度校验系数、频率校验系数和挠度富余系数对桥梁结构的承载能力进行初步评定。为进一步考虑测量误差和环境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利用基于静动力测试数据的贝叶斯有限元模型修正方法,对该桥梁的有限元模型进行修正,并利用修正后的模型对该斜拉桥的主要受力构件的承载承载能力
斜拉桥凭借其优秀的跨越能力和易于结合各种截面形式的主梁等优点在国内外得到快速发展,许多重大工程都采用了这一力学性能优良的桥梁形式。然而,国内对斜拉桥与大悬臂脊骨梁相结合的桥梁结构体系的研究较少。此外,施工控制在桥梁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保证斜拉桥建成后达到理想设计状态的关键。本文以孔城河大悬臂脊骨梁斜拉桥为工程背景,基于有限元法,针对斜拉桥悬臂施工受力特点以及锚拉板式索梁锚固结构中的若
脚手架和钢管柱—贝雷梁支架是混凝土桥梁浇筑施工中常用的底部支撑结构。施工过程中支架承受主桥结构重量等各类施工荷载,因此支架结构的力学性能对桥梁的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都有重要意义。本文依托某工程段钢筋混凝土系杆拱桥项目,对该混凝土桥下承式模板施工支架结构体系展开研究,给出支架结构布置方案,应用Midas Civil有限元分析软件分别建立立杆和水平杆铰接、半刚接施工支架模型并进行计算分析,探讨在施工荷载
微/纳米三坐标测量机的扫描探头不仅可以输出开/关信号,还可以实现一定范围内的三维测量。课题组开发了几种基于二维角度传感器测量水平向位移和微型迈克尔逊干涉仪测量竖直向位移的扫描探头,但X/Y方向的量程扩大会导致Z轴的信号消失从而使探头的量程有限。因此,本文对扩大三维微纳米扫描探头的量程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工作:(1)提出探头量程扩大的方案。介绍共光路扫描探头的原理及结构时,分析扫描探头量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