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我国的城市发展已经进入一个以快速发展与结构性调整并行互动为特征、以提升质量为主的转型发展新阶段。在此背景下,新时期的绿道建设热潮正有序推进,绿道理论的再认知与实践需求亟待探究。城市滨河绿道作为绿道网络主要的线性要素之一,在其发展过程中却仍存有诸多景观问题,亟需更新优化。而“城市双修”作为当前能有效解决“城市病”的新契机,如何通过“生态修复”与“城市修补”相结合的优化路径实现城市滨河绿道的全面复兴,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城市发展已经进入一个以快速发展与结构性调整并行互动为特征、以提升质量为主的转型发展新阶段。在此背景下,新时期的绿道建设热潮正有序推进,绿道理论的再认知与实践需求亟待探究。城市滨河绿道作为绿道网络主要的线性要素之一,在其发展过程中却仍存有诸多景观问题,亟需更新优化。而“城市双修”作为当前能有效解决“城市病”的新契机,如何通过“生态修复”与“城市修补”相结合的优化路径实现城市滨河绿道的全面复兴,是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在分述国内外研究成果与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城市滨河绿道”的相关概念与研究范围作出界定。通过厘清“城市双修”理论的内涵,探究将其导入城市滨河绿道景观优化中的必要性与耦合关联,并通过实地现状调研分析我国城市滨河绿道景观面临的问题,从而更具针对性的在“城市双修”视角下对其现存问题提出具体的优化策略,并以成都锦江绿道·万福桥至西北桥段为例,佐证策略的普适性。主要的研究成果如下:1)详细论述了“城市双修”理念的内涵外延,从作用对象、核心内容、实践技术路线与相关理论辨析等层面丰富理论基础,厘清“双修”追求从“量”到“质”转变的内涵式发展焦点与诉求。并阐明了“双修”与城市滨河绿道景观优化间的指导、包含与共同目标关系,探究其具体控制要素与特性,为“双修”其它作用对象提供理论参考。总结出“城市双修”理论的导入能推动城市滨河绿道景观优化实践由单一目标向多功能建设的目标发展,从而引导滨河空间更新发展的范式转变。2)梳理了我国城市滨河绿道的规划现状概况,总结其发展趋势集中于生态保育、游憩开发、人文复兴三个层面。随后,结合“双修”理论的内涵与主体研究范畴,选取不同层级市域、不同功能类型、不同更新优化状态的城市滨河绿道进行实地调研,从“建设现状”与“使用后评价”两个维度分析,总结了城市滨河绿道景观面临的生态、功能、管理问题,为后期策略建构过程提供实例依据。3)制定了城市滨河绿道景观优化的“双修”目标思路、原则与框架,对其景观问题正本清源。从“生态修复”层面出发,建构河流廊道生态修复体系、探索自然生态本底利用模式。水绿融合改善空间博弈,解决生态问题。其次,在“城市修补”层面,通过拼贴功能网络、织补交通网络、完善设施网络、延展文化网络。多维度、系统综合的提升空间价值,解决功能问题。最后,落实“双修”的协同与后续引导,从激活管理模式、优化公众参与、强化反馈机制三个层面,倡导多元行为主体参与,协作式规划促进空间正义,解决管理问题。总结出以生态、功能主导与价值理性引导共生的优化策略,实现城市滨河绿道的全面复兴,并提供长期平稳的内生动力。
其他文献
自古以来,人类的进步依靠着自然,经济的发展依靠着对自然资源资产的利用,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生态环境问题对经济发展的制约越来越显现,领导干部以破坏自然为基础进行的经济活动和寻求政绩的行为已经不符合现行的发展要求,注重生态文明建设的观点随之提出,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就是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部署,但是作为一个新兴的审计模式,它的发展仍处于不断探索阶段,在实践探索过程中出
现金分红是股利政策中最常见的一种,2000年以前,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大多以转增和送股为主要方式,但是2000年以后,在证监会相关政策的引导下,选择现金分红股利的上市公司大幅度增加,使得资本市场的“高派现”现象日益突出,因此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关注,对高派现界定标准、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基于这一现象,本文选取“高派现”案例中较为典型的G游戏公司为案例,多方面分析G游戏公司保持高派现股利政
中国电影史研究学界认为的中国早期电影发生于1905-1949年,其间由中国电影人拍摄、放映给中国观众的电影生产。这些电影大多取景于上海,讲述传统文学与戏剧和都市男女感情故事,具有强烈的市民阶层趣味,并融商业性、现实性、现代性和革命性于一体。本文选取1932-1937年这一特殊历史区间,具有高度的研究价值和丰富的研究史料。笔者针对1932-1937年中国早期电影中的底层女性形象进行梳理与研究,发现在
进入新媒体时代,我国新闻传播活动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方面民众接收信息的速度更快、内容更丰富,另一方面传受主体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新的矛盾和冲突不断,为了抢占信息资源,我国新闻从业者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对内我国面临着新技术带来的伦理冲突,如算法推荐技术带来的“信息茧房”效应、大数据技术应用带来的隐私权侵犯、机器人写作带来的权责归属问题等;对外我国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不同意识形态不断渗入、经济摩擦
上游新闻APP自2015年11月上线至今,用户下载量早已破千万,作为重庆市最具影响力的新闻APP,上游新闻在传递新闻资讯、异地监督上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根据2020年4月的七麦数据显示,上游新闻APP在新闻类APP中的排名位于348名,与排名第15名的封面新闻相去甚远。同为区域性新闻APP,上游新闻在产品设计、内容质量上稍显劣势,用户的下载量、活跃度及留存率都还远远不够,因此,如何留住老用户、
“沉默的螺旋”从1974年诞生至今已有45年历史,该理论从诞生之初便在学术界引起热议。1974年正是西方学术界大众传播强效果论式微、有限效果论崛起的时候,而诺伊曼却又将大家的视野带回强效果论里。在“沉默的螺旋”诞生之前,西方传播学界的公众舆论研究、大众传播研究与公众舆论理论之间已经脱节,而诺伊曼却试图将三者重新连结在一起。理论提出后学术界纷纷提出异议,诺伊曼也不断地采用新的调查工具来补充完善理论。
近年来,国内外知名新闻奖项因作品质量问题受到广泛关注,为了得到荣誉而通过不正当的竞争手段去“创造”荣誉的现象时有发生:新闻照片严重PS、刊播真实性存疑、为参评重新制作……不仅仅是作为全国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项的中国新闻奖,就连早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已经发展成全球性的新闻界最高荣誉奖、被誉为“新闻界的诺贝尔奖”——普利策新闻奖也存在着上述问题。新闻作品质量问题让受众产生了“信任危机”,使2019年普利
近来,研学旅行越来越受学校社会的广大关注,作为一种新的课外实践教学进入学校,国家相关部门也制定了相关政策支持及推广研学旅行。中学的历史课堂教学中以开展传统的历史知识学习为主要中心,使得历史课堂教学缺乏了探索创新的历史教学激情,缺乏对于中国文化和历史的深入认识和理解。在初中历史理论课堂教学中积极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将历史课堂和课外相互的理论实践与活动分析研究紧密结合,有利于培养和提高更好的发展广大学生
中国正处于“生态觉醒”时代,“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已成为全社会共识。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首次明确了生态空间管控政策,将生态空间管控提到了全新的高度。生态空间管制政策的实施,对保障城市生态安全、防止建设无序蔓延等均有重要意义,但是生态空间管制区并不是“无人区”或“禁区”,由于环境管制政策的强制性,管制区内居民只能被动遵循政策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由此也带来了新的社区形态。从改革开放前普遍的“单位制”社区一步步逐渐转变为现在常见的商品房类型社区,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了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便是社区居民的归属感问题。现在的城市社区中居民的异质性突出,居民归属感整体较弱,居民的社区归属感强弱不仅直接影响着居民的幸福感,而且与完善社区治理、推动社区和谐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