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卡森·麦卡勒斯是二十世纪美国文学中伟大的作家之一。她的处女作《心是孤独的猎手》出版于1940年。这本小说描绘了五个畸零人形象。虽然人们认为辛格是这本小说当之无愧的主角,然而米克作为这本小说的主人公形象也是不容置疑的。在米克这一形象上作家倾注了更多的心血与希望。在作家笔下,主人公米克最终走完了艰辛的寻找自我之旅成为了一个拥有自我的完整主体,承担起了她作为一个人应当承担的责任,对未来有着自己的向往与渴望。本论文试图运用拉康的镜像理论分析主人公米克的心理成长过程,指出了米克的寻找自我之旅即拉康意义上的主体形成之旅。本文的写作目的在于探究米克的主体形成过程。论文除引言和结论外分为三章。引言部分概括了卡森·麦卡勒斯的生平和前人对《心是孤独的猎手》的相关评论,并简要介绍了雅克·拉康的心理分析理论。第一章主要揭示了受特定社会环境的遏制,米克被囚禁于“真实界”即前镜像阶段。拉康认为作为早产儿的人类在前镜像阶段无法区分自我与他人,没有主体性和自我意识。只有进入镜像阶段后,他才开始认同与一个形象并渐渐形成之我。小说开篇中米克以一个13岁少女形象出现,然而她心理上基本处于婴儿期,缺乏自我意识没有主体性。根据拉康理论,人的主体意识不是自然形成的,只有在与他人的相互关系中才得以确立,所以他者在形成个体的主体性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母亲作为一个重要他者在主人公主体形成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然而在米克的生长环境中他者形象缺失尤其母亲的重要作用缺失,这导致了她日后形象认同的混乱。第二章展示了米克在想象界寻找主体的艰辛之旅。拉康认为想象界充满了幻觉、欲望与欺骗。米克在镜像阶段产生了自我意识。然而,由于在其生长环境中被剥夺了他者形象所以造成她形象认同的混乱与错误从而给她日后主体的形成造成了更大的阻力与障碍。在想象界米克先后认同了哈里和辛格这两个支离破碎的,被异化的形象。但是哈里在米克的生活中消失,后来辛格死亡,米克欲竭力通过形象认同来寻找确立自我的努力随着理想形象的离开而结束,从某种意义上这一结束也预示着米克在寻找自我之旅上跨入了新的阶段—象征界。第三章解读了米克在象征界的心理成长过程以及主人公米克主体形成的曲折经历。拉康认为主体意识最终在象征界形成,象征界受到社会法律和条例的约束,是“法则之域”。随着哈里在米克生活中的彻底消失和辛格的死亡,米克认识到了现实的残酷和虚伪,这促使了米克的改变,从某种意义上预示了米克的心理获得成长及慢慢成熟;同时也标志着她在想象界虚幻之旅的结束。结束想象界虚幻之旅后,米克最终接受了社会制约认同了象征以父之名的社会规则。至此,通过与社会的认同米克的真正主体最终得以形成。由此米克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心理成熟,勇于承担自身的责任开始了她作为一个独立主体的全新生活。结论部分总结了本论文以拉康的镜像理论为依据解读这本小说的意义。指出米克自我认知的过程其实就是主人公在无意识中寻找主体构建主体的过程,而这正是拉康意义上的主体形成过程;同时作者卡森·麦卡勒斯通过小说传达出了她对人类生存及心理困境的关注。结论最后指出主人公心理成长成熟的轨迹展示了人类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