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文《添品妙法莲华经》(卷二)译释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cky883374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夏文《添品妙法莲华经》,1917年出土于宁夏灵武,今藏国家图书馆,收录在《中国藏西夏文献》第六卷。目前尚无人对其做全面的整理与研究,本文即是对国家图书馆藏西夏文《添品妙法莲华经》(卷二)的全文释读。《添品妙法莲华经》第二卷包括第三品譬喻品和第四品信解品。第三品内容为佛通过火宅四车喻为众生度化三种根机,为三种根机授记;第四品为佛通过穷子得宝喻为众生说法,使一切众生归于一乘。本文以《大正新修大藏经》中《添品妙法莲华经》(卷二)为汉文底本对西夏文本进行逐字逐句的译释。本文选取这份文献作为研究对象,对于西夏文献的整理,促进西夏语言文字的研究,都有一定的意义。本文总结其中出现的佛教术语,并对其翻译方式进行归纳,亦为佛教文献提供一份较为可靠的基础资料。全文共分为四部分:第一章,绪论。首先是对本卷佛经的研究意义、西夏文佛经的研究现状进行简单的概述;其次介绍了《添品妙法莲华经》(卷二)的出土、收藏情况及其主要内容。第二章,《法华经》与《添品妙法莲华经》(卷二)简介。第一节:《法华经》简介,主要是对《法华经》汉文译本的作者、主要内容及西夏文译本的情况进行介绍;第二节:西夏文本《法华经》,对西夏文本《法华经》的翻译、印制和流传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第三节:《妙法莲华经》与《添品妙法莲华经》的区别与联系。第三章,西夏文《添品妙法莲华经》(卷二)译释。这一章是本文的主体部分。译释包括录文、对译、汉文底本及注释四部分,以原文的折面为单位呈现,只作夏汉对照比较。录文部分改正了原文献中的讹体字;对译部分对录文进行逐字对译,主要依靠现有工具书、已解读文献,并借助汉文底本;汉文底本部分即对汉文本《添品妙法莲华经》(卷二)的誊写;注释部分主要针对以下问题进行注释:对该卷中出现、而在已解读文献中不曾出现的字义、词汇、语法现象进行简单解释;对该卷中出现、而在已解读文献中不曾出现的佛教术语进行解释;对于一些无法直接对译为汉语的字进行注释。第四章,结语。本章是对前一章所发现的问题的总结和简单研究。第一节:《添品妙法莲华经》(卷二)中体现的翻译方式,该卷佛经的翻译具有直译与转译两种方式,既忠于汉文底本,又灵活变通,不拘泥于原文。文中多次出现西夏文本与汉文底本佛经语句顺序不同之处,可见,西夏译者在翻译该经时,是用西夏用语进行翻译,把佛教内容与西夏当时的社会实际结合起来,使其更符合西夏人的生活习惯和语言习惯。第二节:《添品妙法莲华经》(卷二)中涉及到的佛教术语,对文献中出现的佛教术语进行了注释与分类考察。在本卷佛经中,佛教术语的翻译并没有统一的标准,而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音译、意译(包括直译或转译)等多种方法。西夏文《添品妙法莲华经》的译者,对于汉夏文化十分精通,并具有相当深的佛学义理。为译好佛经,他们不是简单地逐字逐句的对译,而是在理解、融会贯通之后,再根据本民族的社会习惯和语言特点进行对译,并力求使译文准确而简洁易懂。
其他文献
<正> 对于大革命前期国共关系以及共产国际作用的研究,无疑是研究整个大革命时期国共关系的一个关键性环节。迄今为止,这一研究似仍有诸多不足,且过于简单化。本文试图对此作
<正>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学理论的奠基人,他在20世纪初年发表的以《新史学》为代表的一系列论著中,提出了新的史学价值观和历史发展观,并以此为武器系统批判了中国的旧史学,
文章运用财务报表比较分析法中的比率分析法,以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的财务分析为例,运用纵向比较的方法从贵州茅台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等进行了
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是高校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的工作,是高校档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科研水平不断提高的历史见证。因此,对于高校的科研工作来说,科研档案的作用
交际行为包括语言行为和非语言行为两类,它们相互作用,才构成了人类交际的完整体系。非语言符号独立于语言行为而存在,在交际活动中常用以辅助言语交际,起到了传达了语言之外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物资,粮食安全问题既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政治问题。保障粮食安全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是统筹城乡发展
目的调查不同教育层次护生社区护理就业意愿,为社区护理教育和护生就业指导提出建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不同教育层次护生共220人,采用"不同护生社区护理就业意向
交通运输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起着对人力和物资的运送和供给的作用。而区域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不同的区域发展组成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总量。就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
宗赜是宋代云门宗第六世高僧,同时又被奉为“莲社五祖”,在净土宗中亦有颇高的声名。其所著之《禅苑清规》是中国佛教现存最早的清规典籍,在佛教制度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目
《金瓶梅》把污秽把卑贱写到了极致,而《红楼梦》则把美丽写到了极致。情与欲是《金瓶梅》和《红楼梦》共同体现的一个主题。不同的是《金瓶梅》中只写了欲而忽略了情,或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