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惯性导航系统(INS)仅依靠惯性元器件的测量信息便可实现运载体的导航与定位,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和抗干扰能力。光纤陀螺仪(FOG)凭借重量轻、可靠性高、采样频率快等特点成为INS的主要惯性元器件,光纤陀螺的输出信号包含各类随机噪声,需对其进行滤波处理,削弱及抑制信号中的噪声,从而提高数据的精度。INS存在自身漂移和数字误差,使得积分运算得到的姿态角和速度会随时间产生漂移,尤其是二次积分得到的位置发散严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惯性导航系统(INS)仅依靠惯性元器件的测量信息便可实现运载体的导航与定位,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和抗干扰能力。光纤陀螺仪(FOG)凭借重量轻、可靠性高、采样频率快等特点成为INS的主要惯性元器件,光纤陀螺的输出信号包含各类随机噪声,需对其进行滤波处理,削弱及抑制信号中的噪声,从而提高数据的精度。INS存在自身漂移和数字误差,使得积分运算得到的姿态角和速度会随时间产生漂移,尤其是二次积分得到的位置发散严重。通过惯性/视觉数据融合,构建惯性/视觉组合导航系统,可以弥补单一传感器在导航定位精度方面的不足,提高惯性导航单元的精度。本文对光纤陀螺仪输出信号进行滤波算法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惯性/视觉组合导航系统数据融合算法,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阐述了捷联惯导系统各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关系、载体姿态解算方法,以及惯性导航系统的更新方程和误差方程。通过Allan方差对陀螺仪的各项随机噪声进行量化和分离,并对光纤陀螺仪信号噪声特性进行分析。在时域内对光纤陀螺的输出数据进行分析,建立Allan方差分析的陀螺仪随机误差模型。2、为了消除光纤陀螺仪信号的随机误差,最大限度地还原真实信号,采用一种基于EMD-SVD光纤陀螺滤波算法。通过经验模态分解(EMD)将光纤陀螺信号分解为多个本征模态函数(IMF),利用连续均方误差和马氏距离相关理论计算两个指标参数,将光纤陀螺输出信号区分为噪声IMFs、混合IMFs和信息IMFs三类,并设计信号重构方案。采用EMD-SVD滤波算法对混合IMFs逐项进行滤波处理,完成信号重构得到滤波信号。本文滤波算法能有效抑制光纤陀螺仪的信号噪声,提高光纤陀螺仪解算精度。3、在陀螺仪滤波算法的基础上,分析惯性导航和视觉导航的优势与不足。基于多速率卡尔曼滤波(MKF)融合惯性/视觉组合导航,针对双系统融合时采样周期不一致的问题,建立了组合系统的状态模型和量测模型,进行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收敛效果和较高的导航精度。
其他文献
随着地铁承载运输能力的提升,地铁站安全成为社会聚焦问题。而地铁火灾作为频率相对较高、危害性较大的事故,一旦失控将会为城市带来巨大损失。因此,合理高效的通风排烟方式不仅能够为乘客提供安全的乘车环境,亦能在灾变的环境下实现控灾、降灾的效果,保证人员生命安全以及社会公共效益的实现。本文以西安某岛式类型地铁站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全尺寸几何模型,基于FLUENT完成站台排烟口不同布置方式对站台火灾烟气影响
光子学和电子学及其在传感领域的技术发展,已经跨入一个新的纪元——太纪元。与之对应的“太赫兹(Terahertz,THz)”一词,现用于描述频率在0.1-10THz(对应波长3mm~30μm)范围内的一段特殊电磁频谱。近年来,学术界和商业界对THz波段的集中开发已经填补了介于微波与红外波谱之间的空白。尤其是在THz传感、成像及通信领域,各国科研人员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与应用技术开发工作。折射率传感器
高光谱影像中蕴含了丰富的地物信息,具备“图谱合一”的特点,帮助人们不断认知地物属性的本质特征。高光谱影像地物分类旨在对高光谱影像覆盖的地物类型进行准确划分。丰富的光谱信息和空间信息提高了高光谱影像的应用潜力,但也存在波段数量大导致的数据冗余等问题。监督学习是一类常用的遥感影像分类方法,其良好分类结果需要依赖大量标注的训练样本。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将多尺度特征提取和基于模型的迁移学习引入高光谱影像分类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蓬勃发展,建设过程中会不可避免的造成水上流失、荒漠化加剧。区间绿化作为高铁建设的重点工程之一,是改善沿线生态环境、防止荒漠化扩张的有效手段。由于荒漠区高铁地段的特殊性导致植被成活率大大降低,需要人工维养才能达到理想的绿化效果,但是高铁线路里程长、跨度大的特点给绿化维养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因此,以银西高铁为依托,针对宁夏荒漠化区域,重点研究高效节能的智能维养技术,主要研究成果包括以
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城市安全韧性已发生转变,过去只关注重点城市的中心城区,而国土空间规划更强调对于整体研究区域的认识与了解,况且县域研究较小。因此,小尺度县域的安全韧性研究分析尤为重要,其分析的成果可以为乡镇的安全韧性建设与乡镇国土空间规划提供引导与建议。应急避难场所的设置也是增强城市安全韧性保障的有效手段,科学合理的空间分布,对应急避难场所的功能显现更为明显,同时,空间布局规划的科学性在很大程
煤层开采后由于改变了地下岩土体应力状态使采空区围岩产生了变形破坏现象,对地铁隧道构成了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研究地铁隧道穿越采空区稳定性对于预防安全事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广州市地铁某区间隧道穿越煤层采空区为依据,应用数值模拟方法进行隧道失稳区长度与采空区主要因素的变化规律分析、隧道穿越典型采空区稳定性分析、隧道穿越采空区施工方法比选、隧道穿越失稳典型采空区治理研究。主要成果有:(1)依据研究
针对现有光学玻璃相关力学参数人工测量过程较为复杂、智能化程度较低等问题,提出了光学玻璃力学参数的智能化测量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如下:一是提出了一种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快速测量小样品光学平板玻璃力学特性的方法。首先利用接触力学理论和牛顿环干涉理论,理论推导出测量光学玻璃力学特性的解析式;其次利用图像处理技术的优势,通过摄像头拍摄牛顿环干涉图像,基于MFC框架设计开发了牛顿环图像采集和力学特性计算的软
电离层延迟是制约导航和定位精度的误差源之一,实践证明高精度的电离层模型对于电离层延迟误差改正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北斗三号完成全球组网以及Galileo系统日益完善,卫星数达到甚至超过GPS,并且Galileo和BeiDou地面跟踪站超过200个,利用Galileo和BeiDou建立全球电离层模型已成为可能。并且不同系统卫星数量、星座类型和信号频率都存在差异,有必要对不同系统建立的全球电离层模型的一致
地下采煤引起工作面上方地表发生沉陷,造成生态环境、设施破坏、自然灾害等问题。传统的矿区沉陷监测手段效率低,且只能获取线状沉陷数据。机载LiDAR技术在获取开采沉陷面状信息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在实际应用中却存在点云滤波和沉陷建模误差显著等问题。为此,本文以榆神矿区的两个综采工作面地表为实验区,利用机载LiDAR系统采集多期点云数据,通过改进点云滤波算法及深度学习方法来获取地面特征点云,构建高精度沉陷
榆神矿区大规模、高强度开采给当地脆弱生态带来严重影响,因此分析不同开采方式覆岩破断特征及导水裂隙带发育规律,对于矿区保水开采尤为重要。论文基于榆树湾煤矿20105工作面地质条件,采用理论分析、物理模拟、数值模拟及现场实测等研究方法,系统分析了20105工作面不同开采方式下覆岩破断特征及导水裂隙带发育规律,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物理模拟表明,上分层开采时,工作面推进至18m时直接顶初次垮落,工作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