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神经网络和模态分析的桥梁损伤识别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a_19830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公路网密度不断提高,大跨度桥梁不断涌现。但是许多桥梁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可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损伤、开裂或老化,从而埋下隐患,造成重大事故,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并导致财产的损失。因此,对桥梁结构进行损伤识别和早期预报,及时掌握桥梁运营下的健康状况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研究了国内外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结构损伤识别和神经网络资料的基础上,利用有限元ANSYS和自编的VB程序将BP神经网络和模态分析理论相结合应用于桥梁损伤识别中,取得了理想的结果。首先,本文详细探讨利用几种常用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进行桥梁结构损伤识别的理论,主要从静态识别、动态识别和人工智能识别三方面系统的介绍了各种方法的理论、公式及运用。其次,通过对BP神经网络基本原理的阐述,以及BP神经网络应用于损伤识别的基本原理,利用VB软件编制了相应的可视化程序,并以一经典的简支矩形梁的例子论证了程序的可靠性。再次,本文详细地研究了损伤识别的曲率模态法和柔度曲率法,阐述了结构损伤与模态变化的关系,并以一个三跨连续梁的算例,对单损伤和多损伤识别进行了研究。最后,以广州麓景路立交桥项目为背景,利用曲率模态方法和BP神经网络理论相结合的损伤识别技术,对该桥进行了损伤定位和损伤程度识别,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研究表明:基于BP神经网络和模态分析理论的桥梁损伤识别方法可用于识别混凝土梁桥结构损伤位置和损伤程度。该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于预测评价桥梁结构的健康状况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红水河流域壮族蚂拐舞是壮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特色,是壮族民族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从体育文化的角度看,蚂拐舞不仅具有良好的健身、娱乐和艺术审
方言是地方文化的载体,具有很强的地方文化特性;方言是语言研究的富矿,是构建汉语科学大厦的基石;方言是通行于一定地域的话,是评判不同地域人身份的一种标记。汉语方言研究
该文报道了利用高纯锗γ谱仪对环境辐射本底进行能谱分析的结果,分析了环境γ能谱的成分及其来源,并对室内谱和室外谱的区别以及宇宙辐射对测量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随着国内油田的不断开采,油井中普遍存在低产液、高含水、三相流的现象,本文主要针对油田开采后期的油气水三相流测量系统气液分离不彻底的情况进行改进。通过在系统中增设水
历经多年的发展,如今的PON网络被普遍认为是宽带接入网的最终解决方案。随着PON网络的发展,电信运营商在建设PON网络时就把PON网管作为重要部分考虑在内,把有比较好的PON网管系
中国绘画在东方艺术的发展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有着自己完整的艺术体系和系统的思维方法。如何结合现在飞速发展的数字媒体技术发展传统艺术是个很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本文
本文研究目的是探索大学生英语语用能力和学习动机的相关性。语用能力是指学习者识别语境并在语境中准确地理解别人和表达自己的能力。对各种语境的敏感性和表达的得体性是语
研究生婚恋价值取向的研究对促进跨世纪人才的健康成长意义重大。对全国各地11所高校820名研究生随机抽样调查表明,大部分研究生恋爱动机正确,婚恋自主性提高,择偶标准注重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