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教育制度和政策的改革以及教师地位和待遇的提高使得非师范人员从事教师职业的现象越来越多,非师范类教师的队伍逐渐壮大。作为教育资源,非师范类教师和科班出生的师范类教师担负着同样的责任、发挥着同样的教育作用,然而他们却受到来自家长和社会的质疑和否定。由于缺少专业的师范教育,非师范类教师的不足之处也应该得到正视。在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教师专业化建设愈演愈烈的今天,对非师范类教师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角色意识的培养就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本文立足教师角色理论,通过查找文献、问卷调查及相关分析,第一部分主要了解非师范类教师角色意识的现状,并分析现状形成的原因。非师范类教师的总体角色意识处于一般水平,与师范生的教师角色意识相比,非师范类教师有一定差距。其原因涉及教育经历、实习经历、自身努力、职业培训和社会认同等方面。第二部分分析非师范类教师的角色意识在从性别到毕业大学层次的八个方面的差异情况。其中非师范类教师的角色意识在父亲职业因素和毕业的大学层次因素上不存在差异;在专业因素、教龄因素、父母受教育水平因素、母亲职业因素、家庭人均月收入因素上存在的差异不大;在性别因素和家庭所在地因素上却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第三部分着力剖析影响非师范类教师角色意识形成的因素;总的来说,非师范类教师的角色意识形成会受到来自社会、任教学校和非师范类教师自身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最后一部分先对非师范类教师的角色意识情况进行总体分析,然后将其与师范类教师的情况进行对应比较,在此基础上,从社会方面、任教学校方面、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方面、非师范类教师自身方面以及高等教育方面提出相关建议和对策:一、社会方面,消除歧视,提高社会对非师范类教师的认可程度,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二、任教学校方面,提高待遇、落实培训、改善工作环境、拓展教师职业发展空间;三、教师资格认证方面,完善考试内容、严格教育实习考核;四、自身方面,终身学习,坚持自我发展;五、高等教育方面,给非师范生提供理论学习和教育实习机会,并采用电子档案袋的方式记录他们的学习过程和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