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沙眼衣原体是一种严格的细胞内寄生的微生物,感染人体后可以引起结膜炎、性病性淋巴肉芽肿和泌尿系疾病。此外,持续沙眼衣原体感染可以导致不孕。有报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可能与是男性不育有关。众所周知,世界范围内D-K型沙眼衣原体血清变种(血清型)中是最常见的引起性传播疾病的微生物。最近的研究表明,沙眼衣原体E型感染精子后大大降低精子活力和生存能力,这可能导致男性的不孕。目前,治疗沙眼衣原体感染一线推荐使用的药物是四环素类和大环内酯类的阿奇霉素。大环内酯类药物已使用数十年,对大部分致病菌有效。抗生素在医学和畜牧业的广泛使用导致抗生素接二连三出现耐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也不例外。各种微生物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往往与核糖体蛋白基因的突变,特别是在L4及L22,以及在23S rRNA基因突变肽转移区有关。然而,沙眼衣原体临床耐药株报道相对较少。一种解释认为可能是因为生物体独特的发展周期。由于沙眼衣原体基因复制发生在感染的上皮细胞的包涵体中,从其他组织获得抗生素耐药基因是困难的。本文就沙眼衣原体对大环内酯类药物的可能分子耐药机制进行探讨。方法:目前有报道称磺胺类、青霉素类、利福平和氟喹诺酮类药物次抑菌浓度诱导沙眼衣原体选择性耐药株已在实验室获得。我们有理由认为次抑菌浓度的抗生素选择压力下可以导致点突变。13例沙眼衣原体临床敏感株经红霉素、阿奇霉素、交沙霉素次抑菌浓度诱导耐药后与未耐药之前的敏感株和标准株E-UW-5/Cx比较,检测基因23S rRNA和核糖体蛋白L4的位点突变。结果:耐药株显现出对红霉素、阿奇霉素和交沙霉素低耐药性,MIC较敏感株分别增加了16、16、8倍。药物敏感性结果显示相对于红霉素、阿奇霉素,沙眼衣原体治疗交沙霉素的易感性最好。敏感株和耐药株的L4的PCR扩增产物的序列均出现G274A、C276T、C339T、C466G位点突变,考虑与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无关。耐药株的23S rRNA基因PCR扩增产物中出现了A2057G、A2059G、G2093T和T2611C的突变。结论:沙眼衣原体对大环内酯类药物的耐药分子基础是23S rRNA基因的点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