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nSAR的开采沉陷全周期三维监测理论与技术及应用研究

来源 :安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2008b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煤炭资源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煤炭资源开采引起的地质环境灾害给属地居民带来一系列自然环境和民生问题。煤炭开采引起地质环境灾害等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上覆岩层与地表产生的移动变形。因此,开展矿山变形监测理论与方法研究,对于揭示开采沉陷规律与采动损害机理,矿山环境地质灾害预警与防控,以及矿区生态环境修复具有重要科学意义。InSAR技术作为一种主动式测量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已经成为矿山开采沉陷地表形变监测领域的重要技术手段。然而,对于矿山开采沉陷InSAR监测而言,受矿山开采沉陷地表形变本身特点、观测数据质量、和现有先验模型的影响,当前的矿山开采沉陷InSAR监测尚存局限性。鉴于此,本文开展了基于InSAR的矿山开采地表形变监测关键技术研究。文章所做的研究和工作如下:(1)总结了当前InSAR技术应用于矿区开采沉陷地表形变监测方面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研究分析了D-InSAR技术相位解缠原理和D-InSAR技术可监测形变梯度理论。为了研究D-InSAR技术可监测形变梯度和工作面地质采矿条件之间的关系,基于模拟数据,研究了D-InSAR可监测梯度函数模型,并给出了几种常用SAR数据的D-InSAR技术可监测形变梯度函数模型。模拟实验和唐家会煤矿61101工作面实验验证了D-InSAR可监测形变梯度模型函数的准确性,并基于D-InSAR可监测形变梯度模型,求取了1613工作面的相关开采沉陷盆地边界参数。(2)提出了基于InSAR的开采沉陷全尺度梯度形变监测方法(DPIM-PU方法和IDPIM-InSAR方法)。针对现有方法存在SAR数据难以满足、监测三维形变精度不高,且开采沉陷地表大梯度易导致InSAR技术相位解缠失败,现有的InSAR技术无法实现有效的开采沉陷地表形变监测,难以实际应用到矿区开采沉陷大梯度形变监测。因此,提出了两种不同类型的解决方法:1)DPIM-PU方法,该方法通过利用开采沉陷动态预计模型,去除了干涉相位中的大梯度形变相位,从而实现了准确可靠的开采沉陷大梯度相位解缠;2)IDPIM-InSAR方法,该方法通过利用改进的开采沉陷动态预计模型,联合InSAR监测可靠的开采沉陷盆地边缘形变信息构建了开采沉陷InSAR监测方程,在此基础上可以实现对于形变梯度较大的开采沉陷进行有效监测。最后利用模拟实验和顾桥矿1613工作面对两种方法的可行性和精度进行了验证。(3)提出了基于先验模型的开采全周期地表形变InSAR监测方法。在分析了实测资料规律的基础上,利用开采沉陷先验模型,提出了基于先验模型的开采全周期地表形变InSAR监测方法。鉴于此,提出了两种工作面开采全周期InSAR监测方法:DPIM-InSAR方法和DB-InSAR方法,该方法通过开采沉陷先验模型和工作面开采结束后InSAR监测的地表形变信息,构建了开采沉陷InSAR监测方程,并利用相关智能优化算法求解了观测方程,从而实现工作面开采全周期地表形变InSAR监测。监测方法的可靠性通过模拟数据进行了验证。顾桥矿1613工作面对两种方法可行性及精度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精度相当,满足工程应用标准。(4)提出了基于山区先验模型的开采沉陷地表形变及采矿特征InSAR监测方法。当前开采沉陷地表形变及采矿特征InSAR监测方法主要结合平原概率积分模型,无法适用于山区开采条件下地表形变及采矿特征InSAR监测。而基于山区先验模型的开采沉陷地表形变InSAR直接/间接监测方法是通过利用山区开采沉陷先验模型,通过水平形变与下沉形变的函数关系建立了InSAR直接/间接监测方程,从而实现了山区开采沉陷地表形变InSAR监测;基于山区先验模型的采矿特征InSAR监测方法是通过山区开采沉陷先验模型,和相关先验模型参数,建立了采矿特征和InSAR形变之间的观测方程,并利用相关智能优化算法实现了山区开采工作面采矿特征InSAR监测。模拟实验和61101工作面对基于山区先验模型的开采沉陷地表形变及采矿特征InSAR监测方法进行了验证。(5)提出了SAR数据与其他多源异质多时域数据融合监测开采沉陷方法。针对开采沉陷多源异质监测数据无法定权问题,提出了基于方差分量估计的多源异质数据静态融合方法。该方法通过后验方差的形式进行观测值定权,实现了融合多源异质观测数据监测开采沉陷;针对多源异质多时域观测数据无法进行时间分辨率统一和定权问题,提出了基于DPIM和方差分量估计的多源异质数据动态融合方法,该方法通过开采沉陷动态预计模型,解决了融合多源异质多时域观测数据中时间分辨率统一和定权的问题。通过模拟实验、2113工作面、1613工作面工程实例验证了融合InSAR与多源数据的矿区三维形变监测方法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图[122]表[37]参[196]
其他文献
随着变电站运维与检修工作的智能化进程加速,变配电运维检修专业人才培养需要有与工作现场配套的一体化实训装置。本项目团队联合企业以35kV智能变电站为基础,开发一套融合变电运维检修不同工种内容为一体的综合性实训装置,实训装置通过软硬件融合并创新开发模块化故障单元来真实模拟现场工作环境,满足职业院校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需求,为电力行业和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中国传统纹样是中国装饰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民族文化遗产,对现代设计的视觉美感和文化遗产价值再现都发挥着重要职能。在现代平面设计的实践中,对于传统纹样也应当有意识的进行传承和发扬,将与传统装饰纹样更多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实现现代设计文化元素的有效拓展。尤其是随着人们生活品质和审美品位的提升,对现代平面设计已经不仅仅要实现艺术功能需求,还更加看重精神文化、艺术品
基于我国石油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三率”最低指标要求,总结石油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三率”(原油采收率、原油回收率和共伴生资源综合利用率)评价方法与取得的效果,提出改进石油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从指标合理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等方面考虑,根据油田实际情况综合分析评价,建议采用采收率、商品率、储量动用率3个指标作为开发利用评价的基本指标,将共伴生资源综合利用率作为开发利用评价的备选指标,原油回收率难以
在新媒体日新月异的发展中,直播营销日益普及,出版社少儿图书直播营销也在不断探索中。人们基于共同关注的焦点聚集在虚拟的直播室,对“局外人”(直播间以外的人)设限,形成共享情感体验。少儿图书直播营销能产生群体的团结、情感能量的积攒、符号的累积、道德感的构建,为出版企业开辟新的营销路径,为家长、孩子带来新的阅读体验,但其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少,出版社应及时解决问题,不断完善少儿图书的直播营销。
中国的传统工艺及中国元素是中国服饰文化的精髓,传统工艺以其独特的造型语言塑造出传统服饰特有的文化特性。从苗族刺绣、云肩工艺以及香包配饰等传统工艺的形态特征及文化内涵方面着手,浅析这些传统工艺对于中国传统服饰起到的应用作用。
以艺术设计这一具有特殊属性的产业为研究对象,梳理出艺术设计产业独特属性、行业分类、核心能力形成规律。以国际竞争力、全球创新力、国际创新设计排名等评价体系为参考,构建艺术设计产业核心能力评价体系与指标。导入中、美、英、日、韩五国典型先发国家产业数据面板进行比较分析,识别其产业核心能力构成要素、特色优势、综合竞争力等内在规律,揭示其产业核心竞争优势。最后基于比对结果,研判我国艺术设计产业发展优势与不足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结构的发展与完善,处于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有了更多的融资渠道进行资本补充与债务扩容。各商业银行为丰富其投资银行直接融资业务品类,将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创新债务融资工具——债权融资计划,作为满足企业直接融资的业务手段进行营销及推广。尽管债权融资计划业务的灵活性与便捷性,但SJ银行开展债权融资计划业务以来,业务逐步增长但相关问题逐步显现,该项业务的市场营销推广的相关体制机制建设仍待
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教学方式的变革,将常规线下教学和网络线上教学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成为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然而,当前混合教学实践的“表象问题”日益凸显,尤其是线上线下任务设计连贯性的缺乏,容易导致深度学习效果欠佳。为解决混合式教学任务衔接不当的原因,本研究通过文献分析和调查法对影响混合式教学任务设计的因素进行分析,基于任务型教学理论进行模型的构建;在此基础上,进行准实验研究以验证模型的有效性。本研究
本文在系统收集内蒙古林西-东乌旗地区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岩浆岩的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以及锆石Hf同位素资料基础上,通过分析岩浆岩岩石组合随时空的变化规律,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探讨了中亚造山带东南部洋盆演化和地壳增生等重要地质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二连浩特-贺根山蛇绿岩带南、北两侧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岩浆岩在年代学上显示不同的活动期次,具有不同岩石组合和地球化学特征,指示它们分属于不同的构造岩浆岩带。蛇绿
在媒介形式多样化的今天,各国文化间的沟通和交流日趋频繁。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化传播媒介,复合文化空间亦可作为跨文化传播中不同文明间文化交流的渠道和平台。在这一过程中,复合文化空间如何强化其文化传播乃至跨文化传播的载体作用,把握相关要素和策略构建起其强大的跨文化传播力,是本文重点探讨的问题。本文借用传播学、营销学、符号学等理论,以茑屋书店为案例,沿着跨文化传播力构建要素分析及策略提炼的脉络,运用跨文化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