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半岛代表性汉文地理文献研究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lulukuaic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朝鲜半岛是汉文化圈的重要区域,也是当今域外汉籍的集中存藏地之一。汉文地理文献是朝鲜半岛历史文献中的一种,同时也是当今域外汉籍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域外汉籍成为学界研究热点,朝鲜半岛所存各类汉籍也随着学术研究和交流的深入,逐渐为中国学者所了解。不过,从目前研究情况来看,国内学者关于朝鲜半岛汉文地理文献的了解和研究成果相对较少,研究对象和利用史料集中于《三国史记》《高丽史》等正史地理志。从汉文化圈视角入手,系统考察、研究朝鲜半岛汉文地理文献的历史发展轨迹,对推进中国史学史、古代边疆史、东北亚国家关系史、历史文献学等领域的研究,拓展域外汉籍研究视野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地理文献传入朝鲜半岛,对其汉文地理文献的出现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朝鲜半岛汉文地理文献在高丽、朝鲜王朝时期不断发展,先后出现了以《三国史记·地理志》《高丽史·地理志》等为代表的正史地理志,以《新增东国舆地胜览》《大东地志》《择里志》等为代表的各级地方志,以《增补文献备考·舆地考》为代表的政书地理志等,类型丰富而完备,数量多达千余种。文章以汉文化圈为总体背景,以朝鲜半岛汉文地理文献为研究对象,一方面考察中国历代地理典籍向朝鲜半岛的传播,及在其影响下朝鲜半岛汉文地理文献的出现,朝鲜半岛历史时期汉文文献的发展、演变过程。以汉文地理文献为基础史料,探讨中国行政区划建置对朝鲜半岛的影响,以及统一新罗、高丽、朝鲜王朝等不同时期地方行政区划变化和发展历程。另一方面通过纵向和横向对比,分析朝鲜半岛历代汉文地理文献不同阶段的发展变化和特征,同一时期不同类型之间的关联和差别,结合其他史料分析其文献史料价值。无论是中国地理文献向朝鲜半岛的传播,还是朝鲜半岛汉文地理文献的出现和发展,均与汉文化圈的形成和演变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朝鲜半岛是汉文化圈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与中国历代王朝频繁往来和交流。朝鲜半岛汉文地理文献作为重要的史料,在记录朝鲜半岛古代历史、地理沿革的同时,有大量关于中国古代历史的记载。这些史料与中国历代文献记载相互结合,对于中国历代疆域形成和变化、中国古代典籍在东亚地区的传播和影响、古代中国与周边区域封贡关系的发展、东北亚古代史学史的发展历程、中国行政区划设置对周边国家地区的影响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文献价值。同时,对于分析当今中国、韩国、朝鲜、日本等国家关系及东北亚局势的演变问题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汉文化圈以中国为中心,在地理范围上包括东亚、东南亚的广阔区域,其形成和演变与古代中国、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的历史发展和往来交流有着密切的关系。除朝鲜半岛之外,中国地理文献也流传至汉文化圈范围内的其他区域,对这些区域内汉文地理文献的出现和发展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关于汉文地理文献的研究并不局限于中国和朝鲜半岛,而是涉及整个汉文化圈广阔地域内社会历史的发展和演进课题。跨越国家、地理的界限,从汉文化圈视阈出发,有助于深入分析和充分发掘汉文地理文献的文献价值。
其他文献
河中地区是连接唐代两京的纽带,河中府的设置时间仅次于京兆府和河南府,河中镇也是安史之乱期间在内地最早建立的一批方镇之一,反映了唐政府对河中地位极为重视的态度。学术界对于河中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盐政、历史地理、文人交流等方面,对唐代河中镇与中央的政治、军事、经济关系研究极少,对五代时期其与中央的关系则未见有人涉及。唐五代时期的河中镇作为一个与中央关系密切的近畿藩镇,在这一历史时期具有特殊的地位,对其进
自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后,丰富多彩的西域文化随之传入中原地区,从而对中原地区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广泛影响。到了唐代,盛唐时期西域文化的盛行使得西域成为此期诗歌书写的重要题材之一。本文以唐代诗歌中的西域书写为研究对象,对其内容、特点、情感意涵、价值意义等方面进行全面解读,以期从诗歌书写的角度来认识唐代诗歌中的西域形象,并通过与史籍、图志以及其他文学体裁的对比来凸显出唐代诗歌西域书写的独特价值
普通高中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阶段,普通高中体育教学对于保障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心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深度教学是基于知识的内在结构,旨在让学生从符号学习走向学科思想和意义系统的理解与掌握,深入认识和体验知识背后蕴含的方法、逻辑、思维、意义,实现知识丰富价值的教学。在“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落实体育核心素养的现实需要下,深度教学为普通高中体育教学带来了新
新疆曲子,民间称“小曲子”“曲子戏”,是新疆地区唯一用汉语演唱的地方曲种、剧种。新疆曲子自清末民初形成至今已流行有年,是当地民众喜闻乐见的曲艺艺术,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不少文艺工作者和艺人收集了大量曲子唱本,也有一些戏曲界专家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不过,将其剧本唱词作为语言学研究对象并运用语言学理论研究的尚不多见。戏曲是一门表演艺术,也是一门语言艺术,语言是
纵观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历史,传统经济国家转变为现代化国家并非一帆风顺,除了日本、韩国等少数国家成功迈进发达国家之列,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长期并存先进的、现代化的城市经济与落后的、传统农业经济,无法实现二元经济结构的成功转换,成为现代化国家。中国由高速增长阶段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后,城乡经济差距产生的失衡现象和社会矛盾也越发凸显,分析城乡经济差距的深层次原因,探讨城乡融合发展的思路是新时代面临的重要课题。经
人类社会发展已经历了对自然顶礼膜拜的原始文明阶段、改造自然的农业文明阶段和征服自然的工业文明阶段,当前正迈步于遵循自然的生态文明阶段。在每个社会文明发展阶段,人们的精神生产能力对社会的发展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并不断地改变着社会发展的模式。从手工时代、机械化时代、信息化时代到现今的智能化时代,每次社会发展模式的改变,都存在着科学技术变革的巨大推力。每次精神生产能力的提高在推动社会的巨大进步和发展
任何一部文献,尤其是学术文献,其在学术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利用与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界对该文献学术价值的接受与认可,文献的价值是文献得以流传“动力”所在。《隋书·经籍志》(以下简称《隋志》)是继《汉书·艺文志》之后的第二部史志目录,其著录范围基本涵盖了唐前的典籍,反映了唐前的学术发展与文献流传的情况,故可以将《隋志》视为一部以文献为记载对象的反映汉唐之间学术发展变化的学术史著作。清代是我国传统
本文将《史记》中的民族史传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史记》民族书写的形成、书写方式以及形成原因。通过对民族史传史料的分析,归纳总结出司马迁对各种资料的借鉴,分析民族史传的史料来源情况,并探寻《史记》民族书写对后世史学与文学的影响。本论文分为五章。第一章,“《史记》民族书写的史料来源”。司马迁在《史记》中首次设列六篇民族史传,在当时的社会情境和新的认同体系下,构建了有关少数民族的系统性知识。《史记》民族史
绿色发展作为新时代的发展主题,是追求质量而非数量,追求效益而非效率,追求集约而非粗放的高质量的科学发展模式。乡村作为中国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拥有独特的自然生态基础和人文底蕴,乡村绿色发展是重新认识乡村价值的时代选择,也是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建设农村生态文明的必然选择,更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矛盾的现实选择,而衡量和识别乡村绿色发展的理想差距、进程效度和影
金属液滴广泛存在于各种先进金属加工制造过程中,如难混溶合金制备、精密焊接与喷射成形、选区激光熔化或烧蚀加工、等离子金属雾化制粉等。掌握液滴表面张力基础数据及其随曲率、温度以及合金浓度变化的物理规律是优化和调控这些重要过程的关键所在,有助于我国先进金属加工制造领域的发展进步。由于实验直接测量液滴表面张力较为困难,近年来大量研究工作致力于发展“计算机实验”测量技术以及精准预测液滴表面张力的热力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