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枇杷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但枇杷仍无稳定的离体再生体系。本文研究了不同品种的枇杷种子萌发情况,影响种子萌发的因素以及贮藏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并优化了枇杷种子无菌萌发的消毒体系。以无菌苗为实验材料,本文通过直接再生不定芽途径(从外植体直接诱导不定芽)和间接再生不定芽途径(先诱导愈伤组织,再分化成芽)探究了枇杷离体再生体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通过对13个枇杷品种种子萌发的探究,发现白肉类枇杷种子的萌发率普遍高于红肉类枇杷种子的萌发率,且苗高更高。通过对种子内源ABA和IAA含量的测定,结果显示,种子内源ABA含量与播种后80 d种子萌发率呈负显著性相关,而内源IAA含量与播种后80d种子萌发率无显著相关性。去除酒精消毒环节可促进种子萌发,对‘大红袍’种子萌发的促进效果大于对‘硬条白沙’种子萌发的促进作用。此外,应用异噻唑啉酮(PPM)可有效控制枇杷种子去除酒精消毒环节后无菌萌发的污染。 2、果实成熟度对枇杷种子萌发的影响不大,但品种间存在差异,如完全成熟的‘Oobusa’果实中的种子具有较高的萌发率(80 d萌发率为73.33%,是转色期种子萌发率的2.5倍)。种子萌发情况与贮藏方式(果实贮藏和种子贮藏)关系较小,主要受贮藏天数的影响。即两种贮藏方式下的种子萌发率差异不大,而贮藏20 d或更久,种子萌发率显著降低,贮藏40 d的种子基本失去了萌发能力。枇杷种子贮藏特性在品种间存在较大差异,4℃和15℃对‘早钟六号’种子萌发影响不大,而25℃明显抑制种子萌发;不同贮藏温度对‘太平白’种子萌发的不利效应较小,总体来说,15℃可作为枇杷种子贮藏的首选试验温度。通过贮藏和提前采收可延长枇杷种子的供应期。 3、不同外植体(叶片、子叶、茎段)、不同品种以及不同苗龄的子叶均较难直接再生不定芽;叶片诱导愈伤组织较为容易,但愈伤组织再分化不定芽仍十分困难。外植体离体再生的难易程度与品种相关,且不同品种适宜的诱导愈伤组织形成的植物激素种类和比例不同。白肉类枇杷‘硬条白沙’和‘宁海白’的叶片较早且最易形成愈伤组织,而红肉类枇杷‘大五星’和‘大红袍’愈伤组织诱导相对较难。‘硬条白沙’和‘大红袍’的最适培养基为MS6即MS+1.0mg/L6-BA+0.8 mg/L2,4-D+0.4 mg/L NAA;‘宁海白’的最适培养基为MS4即MS+0.5 mg/L6-BA+1.0 mg/L2,4-D;‘大五星’的最适培养基为MS5即MS+0.5 mg/L6-BA+2.0 mg/L2,4-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