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治文献的翻译由来已久。新中国建立之初,迫切需要通过外交手段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外交工作的开展使得对翻译的需求也有所增加,但这一时期中译外的翻译工作仍较为少见,主要的中译外翻译是对毛泽东著作的翻译。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日益提升,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们想要了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作为对外宣传的重要渠道之一,中国政治文献的翻译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对政治文献翻译进行研究的人也越来越多。政治文献的翻译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可以说忠实于原文是工作的出发点,着眼于国外读者则是其归宿。忠于原文和服务读者,两者必须统一。任何翻译都必须在很好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才能进行,任何翻译都必须考虑读者的需要才能达到目的。
本文试图从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角度入手,探讨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的文本类型和翻译原则。在语义翻译中,目标文本应在目标语的语义和句法结构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准确地再现源文本的语境意义,语义翻译服从源语文化和原作者,源文本的语义只有在源文本的内涵意义构成理解障碍时才加以解释。在交际翻译中,目标文本所产生的效果应力求接近源文本,交际翻译忠于目标语和目标文本读者,不给读者留下任何疑点与晦涩难懂之处。德国心理学家布勒提出语言主要有表达、信息和呼吁三种交际功能,纽马克据此将文本类型分为表达型文本、信息型文本和呼吁型文本,并强调这些文本类型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共存于文本当中。纽马克认为语义翻译适用于表达型文本,交际翻译适用于信息型和呼吁型文本。在纽马克看来,政治文献是一种典型的表达型文本,因此,在对政府工作报告的词汇、句法、篇章和修辞四个方面做出分析后,本文作者认为在翻译政治文献时,应以语义翻译为主,交际翻译为辅,并据此提出在政治文献翻译时应采取的两种翻译策略,即忠实和表达自然。
本文由六部分构成:
第一章对论文的内容做出了简要的综述,包括论文研究的对象,研究的动机,采用的理论框架。
第二章是文献综述,首先提供了政治文献的定义,然后回顾了国内外学者对政治文献所作的研究,主要是国内著名学者在这一领域所作的研究。
第三章主要介绍本文的理论框架。为了阐明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含义,本章首先给出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产生的理论背景,包括语言学产生之前的翻译研究方法、翻译研究的语言学视角及不同的语言功能和文本类型,其次阐述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定义以及适用范围,最后简要回顾了其他学者对两种翻译方法的评价。
第四章主要分析了政府工作报告的源文本和译文本。本文作者首先对源文的译者、翻译的目的和译文的读者作了简要的阐述。然后分析了政府工作报告的语言功能和文本类型。通过比较分析源文本和译文本,作者总结了两个文本在词汇、句法、篇章和修辞四个方面存在的特征。通过比较分析,作者认为在翻译政府工作报告时应首先忠实源文本,其次译文本的语言要做到表达自然、易于理解。
第五章是本文的核心章节,主要论述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在政府工作报告翻译中的应用。本章首先阐明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适合于不同的文本类型。在纽马克看来,语义翻译主要用于表达型文本,交际翻译用于信息型、呼吁型文本。三种文本类型共存于政府工作报告当中,其中以表达型为主要的文本类型。因此,本文作者认为在翻译政府工作报告时,应以语义翻译为主,交际翻译为辅。据此,作者提出了在翻译政治文献时应遵循的两条翻译原则,即忠实和表达自然。
第六章是本篇论文的结尾。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国际社会的理解和支持,政治文献的翻译是介绍中国国情的重要渠道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是纽马克在翻译理论方面做出的主要贡献,而在翻译政治文献时,作者提出应以语义翻译为主,交际翻译为辅。两种方法将对原文的忠实和满足目标读者的需求充分地结合起来,从而为政治文献的翻译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