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1在房改遭遇融资困境的背景下,上海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借鉴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的经验,创造性地推出住房公积金制度。由国家、个人、集体共同承担责任的住房公积金制度,在减轻财政负担的同时解决住房融资难题,很快推广至全国,有效促进了住房体制的深化改革。经过20多年的发展,历经我国住房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的转变,住房公积金的功能也逐渐开始凸显,在解决住房由实物分配向住房市场化、货币化分配的转变上发挥了重大的作用,而且筹措了大量住房资金,改变了居民的住房消费习惯,最终带动经济的迅猛发展,住房公积金制度已逐渐发展为住房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解决城镇居民住房问题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的转型期,市场经济在发挥其优化资源配置方面功效的同时,其在资源配置方面的缺陷也逐渐暴露。其中之一便是居民收入差距不断加大,分配不公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焦点,尤其是在住房领域。近年来,随着城市房价的快速上涨,越来越多的低收入群体被排斥在住房消费能力的范围之外,这就意味着住房保障作用的发挥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作为住房保障体系中覆盖范围最广而且能显著增强居民住房购买力的住房公积金制度,能否发挥其在住房保障方面的作用非常重要。但是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住房公积金领域范围内存在着大量的不公平现象,政策目标往往偏离应该加以保障的中低收入群体,不仅没有实现公平,反而在一定程度存在“劫贫济富”的问题,致使不同层级的社会群体之间住房消费能力的差距扩大。因此,对住房公积金制度进行完善和调整使中低收入家庭真正受惠,以充分发挥其在住房保障体系中的作用,是住房公积金制度所需追求和实现的长久目标。本文从回顾住房公积金制度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出发,对住房公积金的特性及其在以往住房改革中发挥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并明确了住房公积金制度在住房保障体系中的地位。在此基础上,对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公平性问题进行了研究,重点探讨了住房公积金公平性的缺失的三个方面的表现:机会不公,分配不公,补偿机制缺乏,并指出了导致公平缺失的三个主要方面的原因:制度设计不公、监管问题、法律不健全等。随之对比分析了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的做法,最后对住房公积金制度改革提出了几条思考:住房公积金的住房保障定位、内在制度的公平设计以及管理和法律方面完善的建议。本文重点是对公平定义的辨析及其在住房公积金领域的含义的确认,并从大量的公平理论中总结出了评判住房公积金公平性的原则,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和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进行了同一公平性准则下的详细比较,最终对住房公积金制度公平问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最后,希望住房公积金制度不断加以完善从而充分发挥其住房保障中的作用,为中低收入群体购买住房或改善住房条件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