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fronting the Existent Predicament of Human Beings--A Study of the Main Characters in Voss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g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帕特里克·怀特是澳大利亚迄今为止最为著名且唯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瑞典文学院在授予帕特里克·怀特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词中认为:“他以史诗般的和擅长于刻画人物心理的叙事艺术,把一个新的大陆介绍进文学领域。”帕特里克·怀特的作品被翻译成了几十种文字。没有一个作家像帕特里克·怀特这样将澳大利亚文学浓墨重彩的放到了世界文学地图的重要位置上。帕特里克·怀特是最重要的现代派经典作家之一,《探险家沃斯》是其众多作品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小说。   沃斯是《探险家沃斯》这部小说中的代表人物,他带领探险队深入澳大利腹地的沙漠,努力征服大自然,然而最终探险以失败而告终。以荣格的心理和性格分析理论为基础和依据,本文作者尝试采用性格分析方法对《探险家沃斯》这部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性格及心理进行分析,结论认为帕特里克·怀特试图通过不同人物的性格塑造,揭示一个重要的道理即人的性格是复杂且不完善的,人无法以简单的好坏或菩恶进行区分或界定。帕特里克·怀特事实上通过探险遇到的各种困难及最终的失败喻示人们人性的不完善是导致失败的根本原因。由来已久的“征服”观念和行为最终导致现代人处于两难矛盾与困境中。   怀特所处时代特别是两次世界大战前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人类的物质生活极大丰富,但与此相对,物质生活的丰富与精神生活的日渐贫乏之间的矛盾冲突也逾益明晰尖锐。   以沃斯为例,《探险家沃斯》这部小说揭示了现代人所处的两难困境:一方面,以沃斯为代表的沙漠探险者实际上体现的就是现代人的无根性、不再信仰上帝然而却对自己的本性缺乏信心的实际状况,以及不知该如何与外部世界相处、肆无忌惮、自我毁灭式地向自然和世界索取。首先从世俗层面看,人们不知道如何与外部世界保持良好且具有平衡性的关系,沃斯的失败和死亡暗含着人类的失败和毁灭;另一方面,现代西方人随着生产和科技的进步丢掉了宗教信仰,人和社会被物质主义和实证主义观念所把持和掌控,很多西方人丢掉了对生活意义的思考和理解,整个社会被无尽的虚无主义所包裹。我们该如何冲破时代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和障碍一直是怀特以及其他有责任感的知识分子所关注的问题。   根据对帕特里克·怀特小说《探险家沃斯》的研究,本文作者认为有两条可以实现人类救赎的路径:一条是世俗性的路径,即我们人类从主客观相对立的人的主体性观念,转变为主体与客体平等的主体间性观念,彻底改变我们人类与外在世俗世界的关系;另一条路径是宗教救赎路径,即人应当有所信仰,特别是对中国人而言,更应当从传统文化中开掘具有宗教以及人文价值的观念和准则。   本研究主要用了两种研究方法和理论。一是性格分析方法,以这种理论方法为支撑,分析了《探险家沃斯》中人物性格的多面性、复杂性和不完善性,以此解析人本身的真实状态。二是主体间性理论,以这种理论方法为切入点分析了《探险家沃斯》这部小说中所蕴含的主体间性观念,以及主体间性观念对重新理解我们当下生活的价值和意义。
其他文献
伊恩·麦克尤恩是英国当代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其作品以洗练的文风和生动的内心世界描写受到西方评论界的关注。一些评论家认为他的早期小说充满了谋杀、暴力、乱伦等恐怖题
小说《夜色温柔》出版于1934年,这部作品耗费了菲茨杰拉德9年的时间创作完成。它也被公认为是菲茨杰拉德最感人的一部作品。小说通过主人公狄克,一位有前途的青年医生失败和沉
幽默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在人们的生活中起到重大的作用。幽默反映了说话人的智慧以及对待生活的态度,给人们带来乐趣,化解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使得社会更加和谐。不同领域的研究者都
《与狼共舞》是20世纪90年代一部知名的电影,曾荣获多项大奖。这部电影是根据美国小说家迈克·布莱克(MichaelBlake,1945-)的同名小说改编创作的,因此这部小说也引发评论家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