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针对当前法医昆虫学中尸食性蝇类的幼期不易鉴别,以及可用于死后间隔时间推断的日龄指标较为缺乏之现状,就尸食性蝇类幼期种类的分子鉴别与其生长发育过程中蛋白质、糖类和脂类以及贮藏蛋白等生化特征的变化进行了系统测定,进而分析这些变化规律用于蝇类日龄推断的可行性,获得下列结果: 1.杭州地区常见尸食性蝇类的序列分析 通过DNA的序列测定,对杭州地区常见的六种尸食性蝇类——巨尾阿丽蝇Aldrichina grahami(Aldrich)、大头金蝇Chrysomya megacephala(Fabricius)、丝光绿蝇Lucilia sericata(Meigen)、棕尾别麻蝇Boettchereisca peregrina(Robineau-Desvoidy)、肥须亚麻蝇Parasarcophaga crassipalpis(Macquart)、家蝇Musca domestica Linnaeus进行分子鉴定,在六个种类间成功的扩增到了mt DNA COⅡ基因的部分序列。DNA测序结果表明不同种类间的序列差异达到10%,而同一种类不同个体之间几乎没有差异,差异在1%以下。 2.双向凝胶电泳图谱用于常见尸食性蝇类初孵幼虫的鉴别 双向电泳分析技术已在生物科学各领域被广泛应用,蛋白质组作图的意义已经日益显现。通过对四种常见尸食性蝇类大头金蝇Chrysomya megacephala(Fabricius)、棕尾别麻蝇Boettcherisca peregrina(Robineau-Desvoidy)、肥须亚麻蝇Parasarcophaga crassipalpis(Macquart)和巨尾阿丽蝇Aldrichina grahami(Aldrich)初孵幼虫蛋白质组双向凝胶电泳和图象分析,发现各种类间双向电泳图谱差异显著,并对相应的等电点和相对分子量值进行聚类和判别分析,结果表明建立合适的尸食性蝇类初孵幼虫的双向电泳图谱有利于鉴别形态学极易混淆的昆虫种类。 3.巨尾阿丽蝇离食期幼虫肠道内容物的mt DNA检测 以猪的mt DNA作为靶标,在幼虫体内成功的扩增到了肠道内容物的DNA,经序列比较与食源完全一致。研究结果表明,Cyt b基因不仅能在嗉囊中检测到也能从整个虫体中检测到,且前者的PCR产物比后者的PCR产物更明显。随着巨尾阿丽蝇幼虫消化时间的延长猪cytb基因可检测到的概率随之下降。在这里可用改进的Logistic曲线方程表示巨尾阿丽蝇幼虫消化食物的时间与能检测到的概率关系模拟为:y=exp(a+b~*x)/(1+exp(a+b~*x))。(y表示可检测到的概率,x表示消化的时间,a、b两个常数),并给出了不同温度下的模拟方程。 4.尸食性蝇类幼期蛋白质、脂类、糖含量和体重随发育变化的时间特征 24℃下四种不同蝇类幼虫体重随着发育都在3日龄达到最大体重,之后随着日龄增加而逐渐降低。蝇类幼虫的体重变化可以用改进的Logistic曲线拟合其和日龄的关系。不同种类蝇类体重在蛹期呈不明显的下降趋势,其与日龄的关系可以线性关系拟合。 24℃下四种不同蝇类幼虫蛋白质随着发育都在3日龄后变化不明显。蝇类幼虫的蛋白质含量变化可以用改进的Logistic曲线拟合其和日龄的关系。不同种类蝇类蛋白质含量在蛹期也呈逐渐下降趋势,其与日龄的关系可以线性关系拟合。 24℃下不同蝇类幼虫总糖随着发育在4日龄后变化不明显。蝇类幼虫的总糖含量变化可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