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联网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科学发明之一。它被称为继报纸,广播和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近几年,互联网和网络媒体的迅猛发展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和改变,可以说,网络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一场史无前例的科技革命,还有一个全新的网络文化领域。在这种网络文化的大环境中,网络语言也应运而生。这种植根于传统语言,却又个性鲜明的语言变体不仅在网络中得到大量的应用和传播,同时,也越来越多地渗透到了人们的日常语言当中。这引起了国内外语言学界对网络语言的广泛关注。但由于网络语言的研究还属于语言学研究中的新领域,因此就整体研究成果而言,多是对其进行直观解释和描述,而对于网络语言究竟是如何复制和传播的,却鲜有学者涉足。然而对网络语言传播机制的分析可以帮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该语言变体的成因和发展。因此,对网络语言的复制和传播方面进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模因论(memetics),是基于达尔文的进化论提出的一种新理论,主要用来解释文化的进化规律。模因论的主体是模因,也是文化传递的基本单位,模因不仅可以指大脑中的观念想法,也可以是语言、音乐、图像甚至是手势和面部表情。换句话说,只要是通过广义的模仿来进行传播的都可以称之为模因。模因论出现后,被迅速应用到心理学、犯罪学、建筑学、人类学和语言学等多个领域。尽管模因论在语言学的研究才刚起步,很多方面还不完善,但是它还是为揭示语言的发展过程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兴的语言变体,与模因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互联网上,网络语言模因只有通过激烈的模因竞争才能存活下来进而得到广泛的应用和传播。本文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模因论为主要理论依据,采取基于网络语言语料库的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网络语言的复制、传播以及发展进行了全面的研究。本研究的研究主体为中国网民,研究对象则是中国网民普遍使用的汉语网络语言。网络语言语料库的构建是本研究的关键所在,首先作者在浏览大量网络语言之后,根据不同的特点不同的内容对网络语言分了十大类:表情符号、谐音、缩写、语码转换、造新词类、词义转换、社会时政、网络语法、外语词汇以及其他类。随后,作者主要从词汇、句子和话语三个层面收集语料,语料来源有二,一是通过几大官方网站、门户网站、网络社区、在线词典以及各种聊天室和BBS进行在线语料收集;二是网下收集,语料主要来自网络语言词典、报纸杂志以及影视作品。语料收集完毕,还需要对库内十大类网络语言的使用频率进行搜索统计。最后作者会根据库内语料以及各类网络语言的使用频率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从而得出网络语言的传播机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的复制和传播不仅要受到模因选择机制的筛选,更要受到模因主体人为控制作用的影响。论文共分为七章。第一章是引言,主要对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做了简单陈述。第二章是文献综述部分,主要对互联网的发展,国内外关于模因论、网络语言以及基于模因论分析网络语言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全面回顾,同时指出本研究的创新之处。第三章为本论文的理论框架,作者详细地对模因论的发展、模因与模仿和基因之间的关系以及语言模因论和一些相关的概念进行了说明,此外,作者还对从众心理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及相关概念做了介绍,最后论证了这些理论和本研究的相关性。第四章是本文的研究设计,包括本研究的研究主体、研究客体、研究问题、研究方法以及研究过程。第五章第六章是本论文的核心,作者主要运用网络语言语料库的语料,结合模因论对网络语言的复制阶段和传播过程展开了详细的研究,并且根据对各类网络语言使用频率的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出表情符号类,缩写类等网络语言为目前网络环境中的强势模因,同时分析了其成为强势模因的原因。第七章得出结论。研究结果表明网络语言的复制和传播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是依靠自身以及传播媒介的优势和网民主体的目的和意图在互联网中进行的。同时,作者也指出,由于网络语言是随时代发展而变化的语言变体,其发展具有不可预测性,因此网络语言的强势模因和弱势模因是相对的,二者在一定的条件下会相互转换,最后,作者就本研究的局限性和对以后的深入研究提出了一定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