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以中国稀土市场供需非均衡现状为研究对象,在详细综述国内外非均衡理论发展及应用、稀土市场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采用定性分析法、定量分析法、理论和实际结合分析法等对我国稀土市场供需非均衡这一问题做出了综合性的研究。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首先,对全球和中国稀土资源以及稀土市场供需特征展开了深入探讨,得出中国稀土资源储量丰富、品种齐全,中国在全世界稀土供应和消费中都发挥着中流砥柱般的作用。总体来看,稀土市场的供给和需求总量都在逐年上升,但是呈现出显著的非均衡现象,并且预测未来几年稀土市场供需缺口还会继续扩大,可能会表现出较明显的需求过旺现象。其次,以非均衡理论为出发点,对稀土市场供需相关概念做出了理论定义,定性探讨了中国稀土市场的特征、结构机理及其非均衡的影响因素。发现包括非均衡性在内,我国稀土市场具有结构分散、买方垄断、价格偏低、走私猖獗以及政策干预性强等特点;价格、技术、成本和政策等会对稀土市场的供给与需求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第三,基于双曲线型聚合方程,结合我国稀土市场供需非均衡的实际影响因素,选取2000~2016年的相关数据资料,进行了稀土市场供需非均衡的计量经济模型构建,并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法衡量了变量之间的关联性。结果均与常理相符,稀土有效需求量(DEM)与稀土进口量(IM)、工业生产总值(VALUE)呈显著正相关,与工业企业负债(DEBT)呈显著负相关;稀土有效供给量(SUP)与稀土价格(P)、稀土专利数(TECH)、稀土出口配额(QUOTA)、采矿业固定资产投资(INVEST)呈显著正相关,与采矿业职工工资总额(WAGE)呈显著负相关。第四,引入非均衡度这一指标,考察了2000~2016年中国稀土市场供需非均衡的发展方向和演变程度,并依据非均衡度的变化程度划分了4个警戒阶段。得出观察期内,我国稀土市场供需的非均衡变化趋势大致为,由开始的有效供给大于有效需求到现在的有效需求大于有效供给;我国稀土市场供需缺口呈现重警状态的年份较多,大部分时期稀土市场是处于供给过剩的状况,近年虽有所缓和,但仍需政府继续完善相应的宏观调节措施。研究结果表明,非均衡理论及其计量经济模型在稀土市场领域研究中具有较好的成效。本论文所进行的理论和实证讨论,可以为今后我国稀土市场供需的均衡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撑。